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学校教育的场景,以元代诗人成廷圭的《送娄所性归溧水》为例。诗中首先提到“大学小学列六斋”,展现了当时学校规模和学科划分的严谨,显示出教育体系的有序。接着,“先生讲席多英才”赞美了教师队伍的优秀,强调了教育的质量。
“公堂昕鼓会食罢,门榜月录分题来”两句,描述了学生们在课堂上聆听鼓声集合后,放学前领取月度作业的情景,体现了学习生活的规律和纪律。诗人对这种清平时代的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完备且有益于人的成长。
最后两句“束书胡为赋归去,石田未必荒苍苔”,诗人以友人娄所性的归乡为引,表达了对人才归隐田园的感慨。他暗示,尽管读书人离开官场,但他们的学识和精神仍能给乡村带来活力,让原本可能荒芜的土地因智慧而充满生机。
整首诗通过送别友人,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传统教育的肯定和对人才价值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传播深远影响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