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娄所性归溧水

大学小学列六斋,先生讲席多英才。

公堂昕鼓会食罢,门榜月录分题来。

清时如此教养备,老夫一见心神开。

束书胡为赋归去,石田未必荒苍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学校教育的场景,以元代诗人成廷圭的《送娄所性归溧水》为例。诗中首先提到“大学小学列六斋”,展现了当时学校规模和学科划分的严谨,显示出教育体系的有序。接着,“先生讲席多英才”赞美了教师队伍的优秀,强调了教育的质量。

“公堂昕鼓会食罢,门榜月录分题来”两句,描述了学生们在课堂上聆听鼓声集合后,放学前领取月度作业的情景,体现了学习生活的规律和纪律。诗人对这种清平时代的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完备且有益于人的成长。

最后两句“束书胡为赋归去,石田未必荒苍苔”,诗人以友人娄所性的归乡为引,表达了对人才归隐田园的感慨。他暗示,尽管读书人离开官场,但他们的学识和精神仍能给乡村带来活力,让原本可能荒芜的土地因智慧而充满生机。

整首诗通过送别友人,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传统教育的肯定和对人才价值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传播深远影响的期待。

收录诗词(542)

成廷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字:原常
  • 籍贯:元芜城

相关古诗词

次陈养吾见寄韵

我本沧江樵牧人,却怜垂老见风尘。

边城笳鼓伤心近,野寨旌旂入望新。

四海正歌垂拱日,百年犹忆至元春。

艰难未改心如铁,潦倒空悲发似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尹敬思令尹归青州并序(其一)

玉雪丰神未七旬,江淮谁识旧儒臣。

眼空四海归何早,胸著千年汲愈新。

从学王门唯此老,发挥朱子更何人。

青州门外京华近,吾欲相从一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尹敬思令尹归青州并序(其二)

宪签被旨方修律,令尹归田独著书。

一代仪刑留制作,十章条目补遗馀。

青州高起耆英社,白发同乘泽下车。

不得清风接芳躅,可凭短札问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七月十日浙省有警怀罗善先掾史后闻使闽未回

淮楚风尘可奈何,南州又复动干戈。

三山城郭故人远,八月江湖夜雨多。

白发满头同老境,沧洲何处可行窝。

裁书欲问平安否,海阔天高雁未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