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道潜所作,名为《送诚无上人还洞山文禅师席下》。诗中描绘了对一位名为诚无上人的僧侣的赞美与送别之情。
首句“上人妙齿遗樊笼”,赞美诚无上人超越世俗,心灵纯净,如同脱离樊笼的鸟儿,自由自在。接着“嗜好岂与稠人同”表明其兴趣爱好与众不同,不随波逐流。随后,“岩栖水饮有馀裕,期以至道超鸿蒙”进一步赞扬他隐居山林,饮水思源的生活方式,追求至高无上的真理。
“少林人亡仅千载,末路鼓舞谁为雄”表达了对少林寺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后世传承者的期待。接下来,“江西老褐真望士,蚁趋云合争所从”则提到诚无上人在江西受到众人的仰慕和追随。
“羡君伏役事且久,诚专志苦迷春冬”表达了对诚无上人长期修行的敬佩,以及对其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信仰的赞美。“心珠磨错稍精莹,彷佛水月含冲融”形容其内心逐渐明亮,如同水中月一般清澈透明。
“去岁扁舟下吴会,溪山胜践情所钟”回忆了去年诚无上人前往吴地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芒鞋竹杖霜露入,始知节物徂秋风”描述了他在旅途中的艰辛,以及对季节更替的感悟。
最后,“朝来兴尽挽不住,翻然又逐南征鸿”表达了诗人对诚无上人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它年相逢定庐岳,与子终老巢云松”则是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期待,希望与诚无上人一起在庐山终老,享受云松之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诚无上人高尚品质的赞美,以及对佛教修行精神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