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丁卯病中之梦

梦中化卵裹黄晶,一似人身天赋成。

薄薄性苞才着力,翻翻轮转乃缘情。

儒言尽欲期无欲,佛说无生始尽生。

忧患鬼神何足感,长明如月不重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梦中孵化出如同裹着黄色晶体的卵,仿佛人天生就具备。
它轻薄的外壳刚刚开始展现力量,旋转翻腾只因情感的驱使。
儒家主张尽力去减少欲望,佛教则认为无欲才能达到真正的有生。
面对忧虑和困扰,鬼神的感动又算得了什么,永恒的光明犹如明月,永不重复出现。

注释

化卵:比喻从梦境中诞生或变化的事物。
裹黄晶:形容事物外表晶莹,可能象征内在的精华。
儒言:儒家的思想观念。
无欲: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减少个人欲望。
佛说:佛教教义。
无生:佛教中的涅槃状态,即超越生死。
忧患:忧虑和困扰。
鬼神:古代文化中的超自然力量。
长明:永远明亮。
不重明:指月亮的盈亏周期,暗示永恒不变。

鉴赏

这首诗名为《记丁卯病中之梦》,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黄节所作。诗中以梦境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首句“梦中化卵裹黄晶”,形象地描绘了梦境中的奇异景象,卵形物体包裹着黄色晶体,暗示着生命的神秘和变化。接下来的“一似人身天赋成”进一步将这种变化与人的生命形态相联系,寓意个体的诞生和成长。

“薄薄性苞才着力,翻翻轮转乃缘情”两句,通过比喻,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情感的流转。性苞比喻人的生命脆弱,着力则象征短暂的力量;而“翻翻轮转”则形容情感的起伏不定,缘于人的情感体验。

“儒言尽欲期无欲,佛说无生始尽生”两句,借用儒家的追求无欲和佛教的生死观,表达出对欲望与无常的思考。儒家主张克制欲望,佛教则强调无常和轮回,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生苦短和无常命运的深刻理解。

最后,“忧患鬼神何足感,长明如月不重明”两句,诗人认为面对生活的忧患和外界的干扰,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如同长明的月亮,虽明亮但不会重复闪耀,寓意着对永恒和静谧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梦境为引,探讨了生命、欲望、情感和哲理,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思考和独特的艺术见解。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六十五首(其十四)

少室单传,衲僧巴鼻。碓觜生花,驴鸣狗吠。

厕坑筹子念摩诃,惊起法身无处避。

无处避,若为论,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形式: 偈颂

偈颂六十五首(其二)

满目纷纷呈瑞雪,填沟塞壑谁辨别。

文殊无处顿浑身,普贤失却真妙诀。

乌鸦变作白头鸦,铁树翻成银线结。

报诸人,瞥不瞥,庭际无人立片时,便是太平底时节。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偈颂六十五首(其一)

一进一退,一动一静,须信那伽常在定。

一擒一纵,一杀一活,四方八面活鱍鱍。

嘉州大象吃盐多,陕府铁牛添得渴。

形式: 偈颂

偈颂四首(其三)

眼里耳里绝纤尘,铁眼铜睛觑不破。

蚊子排头咬铁钉,上下四维俱匌匝。

只将此语报深恩,朵朵红莲火里发。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