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缘识(其二十二)》,出自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赵炅之手。诗中充满了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开篇“偃亚松,笔迹高”表明这首诗涉及的是一位书法大家,其书法风格如同偃亚松一般雄伟而又超凡脱俗。紧接着,“来更妙,甚奇特,三十年前曾收得”,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位书法家的作品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记忆,仿佛那笔迹在岁月中愈发显得珍贵与独特。
“上下度量有短长,平头一样青烟色”描绘了书法之中的韵味,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无论是长是短,都能融入一股超然的气息,宛如青烟般淡雅而深远。接着,“半枯半嫩小枝斜,筛风阴石皆法则”更进一步探讨书法中的生动与变化,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自然之道,既有刚柔并济的韵味,也有着对天地万物规律的深刻领悟。
“左隈右倚四维绝,悬在书堂谁分别”则是在表达这位书法家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精神世界的一种展现。它超越了常人的理解和感知,仿佛悬挂于空中,不可触及。
“喝起诸山未是奇,千年鹤坐方可说”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这位书法家境界的赞叹,认为即便是大自然中的奇景,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只有达到千年的修为,才能略窥其境。
“根蟠龙,笼春雪,团团引出桂华月”则是在形容书法中线条的变化和韵味,它如同盘旋的龙一般雄健,又似春雪中的温柔,最后化作了桂花般清新脱俗的美丽景象。
“暗聚风生攲枕观,驱逐邪魔无情灭”表达的是诗人对于书法中内在精神力量的赞美,这股力量如同暗涌的风一般,使得观看者心灵得到净化,排除一切污秽和不良。
“若在灵山片时久,感动天人师子吼”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这位书法家作品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如同身处灵山一般,时间流转变得漫长,每一次的观赏都能引起心灵深处的震撼。
“扫教心地起自然,好看纵横如意手”则是在赞美这位书法家对于书艺的驾驭和对自然规律的把握,他的笔触如同大自然中的一部分,流畅自如又无比灿烂。
最后,“偃亚松,偃亚松,或真个生在深谷,为栋梁之异木。任从霜雪摧残,终归众人之瞻瞩”再次强调了这位书法家的不凡之处,他如同生长于深山的奇特之木,即便是经历风霜,也依旧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一位书法大家及其作品的崇高敬意,以及他那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