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陈棨仁的《汉平津侯镜歌》以汉代公孙弘为背景,描绘了一面古镜的历史与故事。首句“公孙丞相儒家流”点出公孙弘身为儒家学者却官至丞相的成就,"七十射策猎封侯"则展现了他晚年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封侯的辉煌。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镜子虽朴素但价值非凡,"布衾脱粟不可见,尚有一镜争千秋",强调其历史见证的价值。
诗中“铭一十字大及尺,过眼如窥汉月魄”描绘了镜面的清晰和古朴之美,"铁钮翠环薤篆疏,铜花碧绣菱纹蚀"进一步细致刻画了镜面的纹饰,暗示其年代久远。诗人通过“当年东阁夸宏开,恶宾故人纷遝来”回忆了昔日公孙弘府邸的繁华景象,而“清光能洞汲黯直,朗鉴偏失江都才”则寓言镜子能洞察人心,却未能识人善恶。
“招贤馆静空明发,尽道晶辉映毫发”赞美了镜子的明亮,然而“可怜日日照衣冠,不照轮台战死骨”又揭示了镜子无法触及现实的残酷,尤其是对那些英勇牺牲者的遗忘。最后,“茂陵金碗秋未槁,牧豕旧容镜中老”以公孙弘的晚年境遇与镜子的衰败作结,"荒凉片月弃不收,残字空传元朔造"则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古镜为载体,既赞扬了公孙弘的功绩,也借古镜寓言人生和社会的变迁,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