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亭

石桥翊翊如游龙,上有亭子名垂虹。

飞梁横跨碧波上,砥柱屹立波涛中。

气吞巨区三万顷,目览洞庭七十峰。

岩峦显状固非一,江湖合势遥相通。

醒心丰乐昔称胜,斯亭直与之相雄。

前年烽火亭烧毁,劫灰徒逐东流水。

此邦壮观已萧条,喜有孔侯复经始。

侯家清白素王孙,葺旧补残有伦理。

栋宇翚飞洲渚间,窗扉轮奂烟云里。

庙貌三忠自侯建,遗像肃然人敬止。

邦人士卒共乐成,鼓舞歌诗颂侯美。

从今过客踏灵鳌,尽说登临气象豪。

秋水芙蓉翻锦浪,寒汀落日散金涛。

风帆沙鸟近隐见,烟云竹树森相交。

个中风景吟不足,空对山川送游目。

停杯听我歌此曲,并刀快剪吴淞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垂虹亭的壮丽景色和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开篇以“石桥翊翊如游龙”起笔,形象地描绘了石桥的蜿蜒之美,接着点出“上有亭子名垂虹”,引出主题。接下来的几句“飞梁横跨碧波上,砥柱屹立波涛中”,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桥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亭子在其中的稳固与挺拔。

“气吞巨区三万顷,目览洞庭七十峰”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亭子视野的广阔和所处环境的壮丽。随后,“岩峦显状固非一,江湖合势遥相通”则进一步描绘了周围山峦与江河的自然景观,强调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和谐。

“醒心丰乐昔称胜,斯亭直与之相雄”两句,将垂虹亭与历史上的胜景相提并论,突出了其地位与价值。接下来的“前年烽火亭烧毁,劫灰徒逐东流水”描述了亭子曾经遭受的破坏,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此邦壮观已萧条,喜有孔侯复经始”两句,转而赞美了后来的修复者孔侯,对其重建工作的肯定。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亭子的建筑特色,“侯家清白素王孙,葺旧补残有伦理”,强调了孔侯的品德与重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栋宇翚飞洲渚间,窗扉轮奂烟云里”描绘了亭子的外观之美,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庙貌三忠自侯建,遗像肃然人敬止”则提到了亭子内供奉的三位忠臣,体现了其文化内涵。

最后,“邦人士卒共乐成,鼓舞歌诗颂侯美”表达了当地民众对重建工作的喜悦与对孔侯的赞美。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不仅展现了垂虹亭的美景,也蕴含了对历史、自然、人文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5)

无名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花前

有酒当醉花前人,莫教啼鸟伤残春。

流光转盼赴壑水,好花回首飞成尘。

请看自古繁华地,年年惟见蓬蒿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登天坛

我览图经寻岳渎,东至太行入王屋。

崎岖千里不敢辞,手策桃枝九节竹。

举头贪看华盖峰,蓦然身入翠微谷。

上方楼阁与云齐,金碧交光射林麓。

探奇直度瘦龙脊,千仞断厓横独木。

虚皇之观紫金堂,绝胜洞天三十六。

日精月华左右分,黛色参天如削玉。

厓下飞流太乙泉,自是天关通地轴。

巡山使者持赤刀,咫尺蛟宫谁敢黩。

或闻仙犬吹仙灯,或睹仙人跨仙鹿。

林泉处处惬予心,摒挡琴书将卜筑。

药匮麻笼春复春,蟠桃毕竟何年熟。

形式: 古风

七月既望玉山草堂分韵得爽字

草堂凉夜延清赏,石径枫林秋飒爽。

邻屋不同南北院,稻畦直似东西瀼。

弹琴石上风生衣,载酒船来月荡桨。

青山自与白云期,莫遣移文谢来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赠毗陵安美人

去年花发毗陵道,美人何处拾瑶草。

今年草绿姑苏台,美人此时花下来。

风吹罗袂香不定,流波荡漾光徘徊。

不逐行云作飞雨,梦里铅华学神女。

坐久烟霞拂袂生,回眸愁向空中举。

水远山长不见君,空闻树上黄鹂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