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题李公麟仿韦偃牧放图》。诗中描绘了古代画家李公麟模仿韦偃的牧马图,展现了对马匹的精湛描绘和对马术的深刻理解。
诗的前半部分提到“将军弟子韦与韩”,暗示韦偃是古代著名的画家,而“往往画马遗人间”则说明他的作品广为人知。接着,“一疋价值千金骥”描述了一幅价值连城的骏马图,强调了画作的珍贵。随后,“攻驹富牧何曾传”表达了对技艺传承的感慨,指出技艺的传授并非易事。
后半部分进入对李公麟作品的评价。“伯时奉敕摹粉本,神迹重似见韦偃”赞扬李公麟的作品如同韦偃的真迹,技艺高超。接下来,“干惟画肉杜老嗤,独於偃也无贬损”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话,表明李公麟的作品没有受到杜甫的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
“薄言駉者锦绣张,饮秣适性力乃强”描绘了马匹的美丽与活力,强调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力量。接着,“筋埋肉胀固无数,此中不少騄駬藏”进一步赞美马匹的肌肉线条和力量,暗示其中不乏优秀的骏马。
最后,“但养其骏弃其驽,驽多骏鲜非良图”提出了一种观点,即应培养优秀的马匹而非仅仅依赖数量。这不仅是对马术的见解,也可能隐含着对人才选拔和使用的一种思考:“兼容并包择贤用,既有伯乐骏岂无。”强调了识别和利用人才的重要性,就像伯乐能发现千里马一样。
整首诗通过描绘马术之美,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的魅力,也蕴含了对人才选拔和使用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