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喜总戎班师》由明代诗人逯昶所作,通过描绘大将军征伐夷人归来的情景,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与功名的独特见解。
首句“大将征夷去”,开篇即点明了故事的背景——一位大将军远征夷人之地。接着,“夷归堂府中”一句,描绘了大将军凯旋而归的场景,堂府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所在,暗示了将军的归来不仅带来了胜利,也意味着权力的回归和地位的确立。
“干戈如不息,勋绩有何公”两句,诗人以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战争无休止的忧虑和对功名虚妄的质疑。干戈象征着战争与冲突,勋绩则是对战争胜利者的表彰,但诗人提出疑问:在永不停息的战争中,所谓的勋绩又有何实际意义?这反映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和功利主义的批判。
“兵洗古交雨,马嘶南诏风”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隐喻战争的残酷。兵洗古交雨,可能是指战争如同雨水般无情地洗刷过古老的土地,留下的是破坏与荒凉;马嘶南诏风,则是通过战马的嘶鸣,形象地描绘出战场上的紧张与激烈,以及战争对生命与自然的冲击。
最后,“若论功第一,比者孰能同”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要论功最高,又有谁能与之相匹敌?这不仅是对大将军功绩的肯定,也是对所有参与战争者的贡献的一种反思。诗人似乎在探讨,在这场充满牺牲与苦难的战争中,真正的英雄与功绩如何被衡量,以及这种衡量是否公正合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战争本质以及功名虚妄的独到见解,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