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九江陶子骏佚老堂

未老已先佚,构堂名佚老。

与其宠辱惊,何似归未早。

渊明乃吾祖,此道能自保。

归来无一事,时时为酒恼。

纸帐春气融,不寐听春鸟。

关关枝上语,报我竹间晓。

我醉未能起,尔音一何好。

却笑世间人,忘忧种萱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自己的“佚老堂”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诗中的“未老已先佚”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虽未至老年,但已过上了闲适自在的生活。“构堂名佚老”则进一步说明了这处居所的命名,暗含着对过往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当前宁静生活的满足。

“与其宠辱惊,何似归未早”,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去因功名利禄而带来的烦恼与现在平静生活的向往,认为早些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是更明智的选择。接着引用陶渊明作为榜样,强调了“此道能自保”的重要性,即通过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亲近来保护自己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

“归来无一事,时时为酒恼”描述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虽然没有世俗的烦忧,但偶尔也会因为饮酒而感到困扰,这或许是对生活小情趣的一种调侃。接下来的“纸帐春气融,不寐听春鸟”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春日里温暖的气氛与鸟鸣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关关枝上语,报我竹间晓”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清晨时分,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向诗人报告新的一天的到来,这种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愉悦与满足。

最后,“我醉未能起,尔音一何好”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自然美景与生活乐趣中的状态,即使醉酒也难以从这美好的情境中醒来,对鸟鸣声的赞美更是体现了他对这份宁静生活的深深喜爱。而“却笑世间人,忘忧种萱草”则以反讽的口吻,指出那些在世俗中忙碌、寻求解脱的人们,不如诗人这般简单地享受自然之乐,通过种植萱草来忘记忧愁,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生活的真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在“佚老堂”中悠闲生活的描绘,以及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向往,表达了对淡泊名利、亲近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向往。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复雪

连朝雪复雪,吾独拥红炉。

樽中亦有酒,不为饥寒驱。

目前奚所忧,所忧在村墟。

去年旱兼水,二税多逃逋。

十家九乏食,往往死路衢。

空山嗥虎豹,深渊卧龙鱼。

飞鸟各敛翼,康庄断行车。

倚门独悲歌,阳气何时舒。

形式: 古风

将至寿阳谒朱行中龙图作

魏台公送我,春风花落尽。

寿阳我访公,萧萧朔风紧。

且复念残年,鬓发安得鬒。

高才久外补,惠爱益不泯。

聊歌古柏行,歌罢仰天哂。

长淮白鱼肥,冰壶酒堪引。

形式: 古风 押[轸]韵

暮春之月谒庐守陈元舆待制作

百年悯秋霜,念念流运歇。

一昨辞周行,于今鬓垂雪。

幽独谁为扶,寸心徒自折。

翻然驾柴车,宾闳重款谒。

与公论襟期,及此阳春月。

英英栏中花,滋露正妍发。

浊浊瓮中醪,浮醅想芬冽。

朝廷用直道,郡邑罕所阙。

嬿婉我之友,皎若环与玦。

良辰不同乐,衰暮空惜别。

形式: 古风

庐陵乐府十首(其一)

妾抬纤纤手,一拂白玉琴。

琴声写三叠,寄妾万里心。

朱弦断可续,妾心常不足。

才惊枫叶丹,又见杨枝绿。

望君君未到,妾貌宁长好。

云鬓懒重梳,从教似秋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