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极儒生稽古之荣,回首趋庭,自谓尚惭家学;
视中国维新所急,苦心通变,受知尤在易名。
此挽联以深沉的哀思与敬意,悼念张百熙先生。上联“极儒生稽古之荣,回首趋庭,自谓尚惭家学”中,“极儒生”表达了对张百熙作为儒家学者的高度赞誉,“稽古之荣”则强调了他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趋庭”典出《论语》,比喻弟子跟随老师学习,此处暗含张百熙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同时“自谓尚惭家学”则流露出他对自身学识的谦逊态度。
下联“视中国维新所急,苦心通变,受知尤在易名”则进一步揭示了张百熙在推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重要角色。他不仅关注国家的迫切需求,更以极大的决心和智慧进行改革,其贡献不仅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更在于他通过改变自己的名字(易名),象征着个人思想与时代精神的契合,以及对新思想的接纳与实践。整联通过对比手法,既赞美了张百熙在学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厚造诣,也高度评价了他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卓越贡献。
不详
德望配汾阳,毳帐欢呼,威慑夷虏;
灵光失鲁殿,梓乡谊重,泪洒湖湘。
萃雍梁荆豫于一堂,那堪羌笛胡笳,听折柳唱黄河远上;
走燕赵齐秦者万里,自笑短衣匹马,又摇鞭踏紫塞归来。
圣君倚畀元勋,伟烈著三朝,一德常昭,特谥忠襄孚众志;
期我回翔司道,迁阶迟二日,九原不昧,勉修职业慰公心。
吾乡柱石邈中兴,二惠幸调羹,竞爽何堪一个弱;
体国公忠邀特眷,九重知表误,饰终仍极毕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