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次韵高则诚雨中三首》的第三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吴苑(可能指江南地区)秋景,展现了浓厚的离愁别绪和对时局的感慨。
首句“吴苑西风禾黍黄”,以“西风”渲染秋意,暗示时光流逝,“禾黍黄”则寓示丰收已过,引发人对岁月更迭的感伤。次句“越乡倦客葛衣凉”,“越乡”点明诗人身处异乡,“倦客”表达其羁旅之苦,而“葛衣凉”则写出秋夜寒意,流露出诗人的孤寂与落寞。
第三句“楸梧夜冷鸟惊树”,进一步渲染秋夜的寂静与凄凉,鸟儿受惊飞离,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宁。“霜露秋清蜂闭房”写出了秋露的清冷,蜜蜂因寒而关闭蜂巢,象征着生机的暂时沉寂。
第五、六句“天上出车无召虎,人间卖卜有王郎”,借典故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无奈,暗喻朝廷动荡,贤才无所施展,而奸佞之人却能得势。“干戈满目难回首”直抒胸臆,战争烽烟四起,诗人不愿回顾现实的残酷。
结尾“梦到空山月满堂”,以梦境寄托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月光洒满空山,象征着诗人内心对宁静和平的渴望,以及对远离纷扰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深深忧虑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