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慢.乙丑春三月,赴行在所,寓小石斋中,海裳盛开

幽斋客思,长傍愁阴黯黯。

乍迎得、芳姿多丽,睡足妆严。

烛底分明,羞侬丝鬓镜中添。

争如不见,几回独语,空赋香奁。

尽护幔纱,迷濛雾重,料峭风尖。

算犹胜、梨花孤馆,卧雨厌厌。

堆枕红云,更无春梦到江南。

几时嫣笑,日长风定,尽捲湘帘。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幽静书斋中独自思念远方的心境。"幽斋客思"四字点明了环境和情绪基调,"愁阴黯黯"则渲染出一种沉郁的氛围。词中通过"乍迎得、芳姿多丽",赞美了眼前盛开的花朵,然而这美景并未能驱散作者的孤独,反而勾起了更深的愁绪。

"烛底分明,羞侬丝鬓镜中添",借烛光映照出自己增添的白发,暗示时光流逝和岁月沧桑,更增愁苦。接下来的"争如不见"表达了作者宁愿从未见过这美丽,以免徒然引发相思之情,只能独自对着镜子自言自语,写下哀婉的词句。

"尽护幔纱,迷濛雾重,料峭风尖"描绘了室外的景色,雾气迷茫,寒风刺骨,与室内相对的温暖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孤寂。"梨花孤馆,卧雨厌厌"更是将自己比作梨花,在雨中凋零,表达了深深的落寞。

"堆枕红云,更无春梦到江南",枕头上的红云象征着梦境,但梦中却无江南的美好,暗示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最后以"几时嫣笑,日长风定,尽捲湘帘"收尾,期盼着春风和煦的日子,湘帘能够卷起,带来远方的笑容,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相聚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春天的孤独与期待,以及对远方的深深思念。

收录诗词(1192)

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字:仁先
  • 号:耐寂
  • 籍贯: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
  • 生卒年:1878~1949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

如此凄迷如此夜,閒廊閒客閒行。

暗芳开堕静无声。人天都未觉,心动自堪惊。

未必有情天已老,一钩眉月还生。

人间无赖是深更。难评花月色,泪眼未分明。

形式:

花犯.沪寓桃花盛开,次清真韵

近高楼,浓妆一面,瞢腾见时味。绛英繁缀。

偏带露盈盈,如许佳丽。

峭寒袖手曾孤倚,飘零成漫喜。

只可惜、昨朝轻负,曦高犹拥被。

年年对花换心情,西泠怅梦断,应添憔悴。

新涨绿,馀愁雨愁烟飘坠。

长相忆、粉云腻处,红一镜、楼台斜照里。

问别后、芳尊谁酌,春魂桥下水。

形式:

浣溪沙

花近高楼恰未知,朝来忽见最繁枝。

不成相笑却攒眉。

莫讶伤春难刻意,伤春已是隔生时。

可怜无梦奈佳期。

形式:

六丑.海裳,和彊村老人

记嬉春酒醒,有绝代、秾华初识。

怨风正狂,残妆欹翠羃。

零落谁惜,越见丰姿好,晓来清露,浥袖痕都湿。

强扶倭堕终无力,愁乱丝垂,红凝泪滴。

凄惶几回凭立,尽芳阑叩遍,幽恨无迹。

流光虚掷,又天涯远隔。往事如残梦,难再觅。

东园渐入丛碧,听杜鹃啼后,断无消息。

乘风愿、早输归翼。

空瘦损、去住春心应自,悔逢倾国。

轻阴乞、漫相云色。剩爇天、一寸寒香炷,成灰拚得。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