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学士还永嘉(其三)

深情仰都畿,逝将谒天子。

夕发斗城隅,晨趋阊阖里。

鹤发耀冠缨,龙颜顾为喜。

拜稽颂万年,惓惓未能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送黄学士还永嘉(其三)》中的片段,描绘了送别学士归乡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朝廷的忠诚。

“深情仰都畿,逝将谒天子。” 开篇即表达了对京城的深切仰慕之情,以及即将见到天子的激动与期待。“都畿”指京城,“天子”则代表了国家的最高权力。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对京城的向往,也暗含着对国家的忠诚。

“夕发斗城隅,晨趋阊阖里。” 描述了送行的场景。诗人傍晚从京城的一角出发,次日清晨便赶往皇宫,以示对黄学士的尊重和对朝廷的恭敬。这里运用了时间的对比,从“夕”到“晨”,强调了行程的紧迫和对黄学士归途的关切。

“鹤发耀冠缨,龙颜顾为喜。” 这两句描绘了黄学士的形象。鹤发象征着黄学士的年长和智慧,冠缨则是文官的标志,龙颜则形容皇帝的威严。黄学士在归途中受到皇帝的瞩目,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朝廷的重要性,也反映了皇帝对他的尊敬和喜爱。

“拜稽颂万年,惓惓未能已。”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黄学士的祝福和不舍。黄学士在归乡前向皇帝行礼,颂祝皇帝万寿无疆,同时流露出对皇帝的依恋和对未来的忧虑。这一方面是对黄学士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君主的忠诚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情、忠诚与对皇权的敬畏,同时也蕴含了对友人归乡的复杂情感,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历史韵味的作品。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送黄学士还永嘉(其四)

惓惓事君忠,虽耄志益强。

载来即华馆,嘉庆洽中堂。

怡愉奉甘旨,拜跽陈寿觞。

眷言皇天慈,奕世弗可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黄学士还永嘉(其五)

弗忘在君亲,桑梓翳丘园。

别离未几时,履此霜露繁。

遥遥遵返路,靡靡涉川原。

来归诚所忻,恋阙心弥敦。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萧处士挽诗

悬象无停运,四时迭迁逝。

人非金石坚,百岁忽如寄。

有生必有终,惟德世所贵。

夫子武夷秀,家承兰陵系。

寡欲出天赋,惇行在伦谊。

饬躬仗忠贞,及物崇惠施。

栖迟恒采芝,淹留聊攀桂。

逍遥以卒岁,颓然谢尘世。

天道显而信,世泽久益大。

令子奋六艺,华声扬旆旆。

身有好爵縻,行惟先人似。

源深自流远,绳绳殊未替。

頫仰念潜德,因之徵来裔。

形式: 古风

退思轩为淮阳刘千户赋

结发在军中,幸际熙明时。

声教洽四海,不闻羽檄驰。

家承厚禄贵,身有好爵縻。

虽怀铅刀用,一割不及施。

自顾草木微,芳泽振华滋。

感激天地恩,胡能分寸禆。

惟应笃忠贞,庶不忝恩私。

庶事如猬毛,何以适攸宜。

发已一失经,臣职隳自兹。

岂但羞荣宠,安危诚系之。

歉歉内自怀,兢兢恒自持。

高轩敞弘丽,退食时在斯。

先哲有明训,揭以为箴规。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