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反映了诗人在参观慈恩塔时的所思所感。其中,“慈恩塔下题名处”表明了诗人是在慈恩塔下的某个地方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可能是当时文人墨客常做的一种行为,用以纪念此次到访。“十七人中最少年”则透露出诗人的自豪和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态度,表明在同行的十七个人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这既显示了他的才华横溢,也预示着他对于未来的无限可能充满期待。
从这两句诗可以看出白居易的个性和当时社会文人的风气,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更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生活、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这也体现了唐代文学上的自信与开放。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碧浪金波三五初,秋风计会似空虚。
白发镊不尽,根在愁肠中。
生为汉宫妃,死作胡地鬼。
嫌褰锦帐长熏麝,恶卷珠帘晚着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