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王弘愿居士(其一)

教义怀疑欲细谈,问君高论可容参。

名心未化终非佛,痴望犹存总是凡。

性体由来无色相,空花枉自费研探。

蒲团坐破果何有,云在青山月在潭。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以对话形式展开,探讨了佛教修行与个人认知之间的关系。首句“教义怀疑欲细谈”,表明诗人对佛教教义有所疑惑,希望深入讨论。接着,“问君高论可容参”则表达了诗人期待从对方那里获得更高深的见解。

“名心未化终非佛,痴望犹存总是凡。”这两句揭示了修行者内心的执着与困惑。名心未化,即未能彻底放下对名声、地位的追求,这在佛教中被认为是通往佛性的障碍;痴望犹存,则指对世俗事物的渴望和执着,这同样是凡人的特征,而非佛者的境界。

“性体由来无色相,空花枉自费研探。”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中的“空”观念。性体指的是本性或真我,它本无固定形态,不被任何外在事物所界定;而空花则是比喻那些徒劳无功的追求,它们最终都将消散,因此不必浪费精力去探究。

最后,“蒲团坐破果何有,云在青山月在潭。”以禅宗的修持方式——打坐为例,指出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悟,而非外在形式的苦行。云在青山、月在潭,象征着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也是内心平静的象征。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我,寻求内在的觉醒与解脱。

收录诗词(138)

郑国藩(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八五七—一九三七),清光绪年间拔贡。曾执教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潮州金山书院,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出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代理校长。有《似园文存》三册。诗,以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其学生杨世泽、蔡丹铭所辑《似园文存》中《似园老人佚存诗稿汇钞》为底本

  • 字:晓屏
  • 号:似园老人
  • 籍贯:潮州

相关古诗词

柬王弘愿居士(其二)

觅心不得说安心,惭愧风前薝卜林。

大地山河原泡幻,当头日月自升沈。

众生火宅馀酣梦,末劫灵山剩梵音。

说法若知无法说,迷津宝筏笑空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爱山

公子漫誇金谷富,先生祇爱玉川贫。

山中矫矫七君子,堂上皤皤四老人。

时引壶觞聊自醉,肯教鹅鸭恼比邻。

深红浅白兼秾紫,看取林园十亩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赏月

云尽天容静,冰轮故故圆。

广寒宫阙里,今夕是何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醉题艇斋

平生饱识江湖趣,今日归来鬓似丝。

闭户松风惊醉耳,恰如鱼浦听潮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