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指挥邦彦袭职南还

将军少年才且武,二十辞家见明主。

自陈功伐拜天颜,带砺山河自先祖。

祖死辕门父守边,风沙凌厉雪盈颠。

据鞍不复清时用,抚剑徒怀旅力愆。

繇来勋业期无替,韬略传家世相继。

圣主方思禦侮材,兵曹共识干城器。

天书薄暮出黄门,平旦寻承世袭恩。

金带镂花明晓日,锦衣盘兽结春云。

明朝便踏南归路,马首青山天外树。

鸿鹄冲霄关塞长,云霞出海江天曙。

君归为我问边隅,倭夷伺间今何如。

晨操夜守五千卒,披坚执锐寒无庐。

吮痈死士古来有,况复青春读书久。

不见江南干事人,弈叶登墙传不朽。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送刘指挥邦彦袭职南还》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描绘了一位年轻将领刘邦彦继承父职,南归故里的壮丽场景与复杂情感。

诗中开篇即赞颂刘将军少年英武,二十岁便离家投奔明主,凭借卓越功绩获得皇帝的赏识,封赐土地山河以示恩宠。然而,军旅生涯的艰辛与牺牲,使他感叹无法在和平时期施展才华,只能空怀报国之心。诗中通过“祖死辕门父守边”、“风沙凌厉雪盈颠”等描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将士们的英勇。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刘将军勋业传承的期待,以及朝廷对其才能的认可。傍晚时分,皇帝亲自下旨,次日清晨,刘将军将踏上归途,马首向青山,天际边树影摇曳。诗中以“鸿鹄冲霄关塞长,云霞出海江天曙”描绘了刘将军归途中的壮丽景象,象征着他的前程似锦。

最后,诗人关切地询问刘将军归乡后如何处理边防事务,提醒他倭夷可能伺机而动。同时,诗人也鼓励刘将军,即使面临艰苦的守边生活,也要像古代忠勇之士一样,坚守岗位,保护国家安宁。诗中提到刘将军曾长期读书,具备文武双全的素质,能够胜任边防重任。

整首诗通过对刘将军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将领的忠诚与担当,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边防安全的重视。诗中既有对英雄的赞美,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题画

天空水阔饶风露,秋入溪山无尽处。

红叶低垂隔浦霜,白鸥飞落无人渡。

荡漾空明一钓舟,烟蓑雨笠下中流。

心情物色知多少,手展青编还自收。

形式: 古风

葡萄图

紫苏步幛流苏短,露淡风清秋未满。

舞凤翎翻翠解苞,蟠龙骨瘦殊垂颔。

青葱苜蓿锦石榴,枝交蔓引弥山丘。

骅骝不至仙槎远,空有卉物遗中洲。

君不思凉州一斗犹轻换,西行千骑归无半。

形式: 古风

柳塘为吴江题

东风吹林杨柳长,依依袅袅迷横塘。

密叶藏春莺语早,飞花扑地燕衔忙。

塘中水添时雨足,飏绿浮青近华屋。

屋底閒人醉出游,桂棹兰桡泛深曲。

坐听林外桔槔声,行近渔舟和濯缨。

青藜杖缓檐阴合,白苧衣凉潭气清。

荒闻境物堪长保,鸿雪鸦烟情未了。

不及西湖十里香,犹胜芜城两堤草。

形式: 古风

自写松泉图题以寄意

若欲穷黄河源,星槎虎符行路难。

若欲登蓬莱山,列仙真宰当玄关。

劲风弱水不堪即,飘如落叶辞柯还。

故乡迢迢沧海曲,十里青山一茆屋。

山下泉声日夜闻,山头树色阴晴绿。

树色泉声春复秋,归云过月共悠悠。

乾坤遗我古来物,世间万事皆浮沤。

閒时倚望终晨夕,转眼光阴真顷刻。

劳逸悲欢各自迷,千古浮生如一日。

如一日,无穷期,醉人已醉醒人知。

凉风潇潇吹鬓丝,松烟竹露含清滋。

高山流水从前意,绿绮无弦弹向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