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山居》诗,是明代诗人王象春所作,描绘了山中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首联“云与同閒鹤并孤,嗒然隐几得今吾”,以鹤为伴,云鹤同闲,隐居者独坐案旁,心神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鹤象征着高洁和自由,云则代表了超脱和飘逸,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
颔联“敲来石火炊先熟,服久山泉体自癯”,描述了山居生活中的日常场景。诗人通过敲击石头获取火种,先于食物烹饪完成,体现了生活的简朴与自然。长期饮用山泉水,身体逐渐变得清瘦,这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变化,也象征着精神上的纯净与脱俗。
颈联“隔舍有僧同说梦,抄方无剂可医迂”,暗示了与僧侣的交往,共同探讨梦境,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抄录药方却找不到治愈迂腐之法,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追求。
尾联“晓窗岚翠浓于染,自看长松过雨图”,描绘了清晨窗外的景色,雾气缭绕,翠绿浓郁,如同精心绘制的画卷。诗人独自欣赏着长松在雨后的景象,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映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