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寺

吾亦久遗荣,东林浃素襟。

支云天炼石,秣马客鸣琴。

面寺开三径,头陀共一吟。

不妨来信宿,自是武陵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器先在太平寺的隐逸生活,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吾亦久遗荣”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功名利禄的淡泊,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接着“东林浃素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仿佛心灵深处与东林(可能指寺庙或山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支云天炼石,秣马客鸣琴”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将诗人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与天云、石头、马匹和琴声相融合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不仅有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还有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面寺开三径,头陀共一吟”则描绘了诗人面对寺庙,开辟出三条小径,与僧侣一同吟唱的情景。这既体现了诗人与寺庙僧侣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展现了他在自然与宗教之间寻求精神寄托的追求。

最后,“不妨来信宿,自是武陵寻”表达了诗人愿意在此地停留数日,仿佛是在寻找桃花源般的理想之地。这里的“武陵寻”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黄器先在太平寺中寻求心灵解脱、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8)

黄器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堂石

数里飞湍似吕梁,梁山之上读书堂。

秋来江色流黄叶,雨后人家住碧湘。

中古有音传姓字,少微无恙乐虞唐。

踏歌野服看鸂鶒,双聚双飞亦雁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登高峰远眺

雨溪云碓杂村舂,万顷腴田绿海中。

绝顶日晴堪野眺,稻粱馀粒落征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象山

象山巍巍高万仞,元气独钟天地正。

下盘厚土上摩空,翠壁丹崖相掩映。

长松古柏森且稠,琪花瑶草无春秋。

层峦列嶂走云气,壮观东南百二州。

行人翘首劳双目,纵有丹梯敢轻蹴。

除是神仙有羽翰,飞上山巅看海旭。

谷中流泉清不污,其中乃是蛟龙都。

龙兮一出作霖雨,遂令四海无焦枯。

衡岳相望仅为伍,始信东山能小鲁。

矻然一柱擎苍天,天下仰瞻今又古。

形式: 古风

仁山书院为邓侯赋

白鹿真传万象收,仁山屹屹壮观游。

昌期今启人文地,间气时钟海上洲。

四壁灵图常作锦,千岩珠树匝成丘。

公馀正可观青史,犹报丹书下凤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