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于潜西菩兼山阁参寥受业

青山在屋头,易见甚难识。

如玉有碎气,如土有正色。

平生万里眼,付此千丈壁。

云行山欲动,云深山更碧。

动止同一机,兼处贵自得。

心外无青山,身外无周易。

安得识山人,倚阑论未画。

形式: 古风

翻译

青山映入眼帘,却难以真正理解。
如同美玉虽有裂纹,泥土也有其纯正之色。
一生看过万千景色,此刻只聚焦于这千尺峭壁。
云层翻滚,山峦仿佛在动,云深之处,山色更加青翠。
动静之间,皆遵循同一规律,身处其中应自得其乐。
心外无青山,生活之外无哲学道理。
如何能识得真正的隐士,与他倚栏畅谈未竟的画卷。

注释

青山:青翠的山峰。
在:存在。
屋头:房屋的顶部。
易见:容易看见。
甚:非常。
难识:难以认识。
识:认识。
如玉:像玉一样。
碎气:裂纹。
如土:像泥土。
正色:纯正的颜色。
平生:一生。
万里眼:广博的眼界。
付:交付。
千丈壁:千尺峭壁。
云行:云彩飘动。
山欲动:山似乎在移动。
云深:云雾深邃。
山更碧:山色更绿。
动止:动静。
同一机:同样的规律。
兼处:同时身处。
贵自得:珍贵的是自我领悟。
心外:心田之外。
周易:中国古代哲学书籍。
安得:怎能。
山人:隐士。
倚阑:倚靠栏杆。
论未画:还未完成的谈话或画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璨所作的《题于潜西菩兼山阁参寥受业》,诗人以自然景象和哲理思考相结合,展现了对山水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心境的表达。首句“青山在屋头,易见甚难识”,描绘了青山近在眼前却难以穷尽其深邃内涵的画面,暗示了事物表面与内在的差异。接下来,“如玉有碎气,如土有正色”运用比喻,说明即使看似平凡的事物也有其独特的品质。

“平生万里眼,付此千丈壁”,表达了诗人一生的见识广博,却在此山中找到了可以寄托心灵的高峻峭壁。随后,“云行山欲动,云深山更碧”通过云雾的变化,描绘出山的动态美,也寓言了人生的起伏变化。“动止同一机,兼处贵自得”进一步阐述了动静之间的平衡与自我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心外无青山,身外无周易”,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对外物的理解息息相关,只有内心澄明,才能真正领悟山水的真谛。结尾“安得识山人,倚阑论未画”,表达了诗人期待能与志同道合的人一同探讨这未尽的山水之画,深化了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共鸣。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哲学思想。

收录诗词(191)

释道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会稽孙竹阁望梅亭

梅梁在屋东,梅溪在屋西。

举头东西望,古意入双眉。

彼溺犹己溺,彼饥犹己饥。

皇皇圣人心,万世同一机。

诚明与物欲,方寸分町畦。

火然而泉达,扩充无边涯。

禹亦何人哉,勉之宜及时。

形式: 古风

题和山推蓬看梅

沙头寒声入芦苇,沙际暝烟湿微雨。

疏花明在树梢头,吟身卧在船蓬底。

相看一笑大江横,白鸟不飞天似水。

逃禅英骨閟九原,褚郎有神呼得起。

倔强横枝不受屈,玲珑孤标净如洗。

春风满面吹不开,冰雪满身冻不死。

岁寒心事谁得知,大似和山隐君子。

我有扁舟蓑笠盟,落在吴头并楚尾。

挑灯今夜不成眠,免得相寻来梦里。

形式: 古风

题饶德操关子长紫芝诗轴

郭家墓田土花碧,轮菌紫芝大盈尺。

淋浪雨泪种得成,不识春风生长力。

晴云练练依遥岑,霁月烱烱悬崖阴。

苦心实竹谁赏识,青山重叠黄泉深。

两翁落笔九天上,发煇潜德光千丈。

此卷长留天地间,灵芝万古常无恙。

形式: 古风

题善住阁

阁前溪水声潺湲,阁后山色空巑岏。

取之不得舍不得,善住道人如是观。

浩荡春风满天地,飞絮游丝无定处。

去无所至来无踪,善住道人如是住。

有所住兮成守株,鱼止泺兮鸟栖芦。

无所住兮成漫浪,空中迹兮镜中像。

道人一笑璨琳琅,住不住兮吾已忘。

閒倚阑干春昼长,眼看白鸟浮沧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