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辨雪中路,危峰云影低。
犬惊茅舍北,鸦乱板桥西。
访旧门犹掩,寻梅径已迷。
横舟问前渡,涧水静流澌。
这首清代杨知新的《踏雪》描绘了一幅冬日山行的画面。首句“不辨雪中路”,写出雪大路滑,行走艰难,使人难以分辨路径,渲染出雪景的迷茫与寂静。次句“危峰云影低”则描绘了高峻山峰被低垂的云雾笼罩,增添了神秘与深邃的氛围。
第三句“犬惊茅舍北”,通过犬吠声,暗示了有人烟的存在,而“鸦乱板桥西”则以鸦鸟纷飞,增添了动态感,显示出自然与人生活的交织。接着,“访旧门犹掩”表达了诗人探访旧友的期待,但门户紧闭,暗示友人或许不在家或未归,引出寻访的失落感。
最后两句“寻梅径已迷”和“横舟问前渡”,诗人迷失在寻找梅花的路上,不得不停下,向过往的渡者询问路径,显示出他对梅花的向往以及对未知的探索。而“涧水静流澌”则以流水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也暗含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思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踏雪寻访的旅程,展现了冬日山水的静谧与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意境。
不详
《南华秋水》瓷洸洋,鹏抟扶摇万里长。
桐生朝阳凤高冈,倬彼云汉分天章。
彫虫青僮眠竹床,苕翠宛约春庭芳。
梅绡红文虚曲房,金茎仙掌藕截塘。
补天炼石拜娲皇,吹箫侍女珠两珰。
修眉峨峨云锦装,西风夜炳太乙光。
赤城建霞虹作梁,墨卿香案富缥缃。
花檐鹊噪眉间黄,月轮蟾桂氤氲香。
天衣五铢机七襄,大罗一曲赓《霓裳》。
绿篝香袅烛花迟,倦眼朦胧酒醒时。
心怯夜寒浑不寐,隔邻吹彻玉参差。
侵晓阴云四望垂,乍明还暗马行迟。
苦风冷雨濠梁道,正是居人梦客时。
仙子凌波去,天风生暮寒。
片云留太古,孤月在层峦。
幡影石坛静,涛声大泽宽。
不知前路近,五老隔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