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曹溶所作,名为《青衫湿》,是为悼念田戚畹家姬东哥而作。诗中充满了对东哥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定场娘子霜栖鬓”,开篇以“定场娘子”这一角色形象,描绘出东哥年华已逝,如同霜降后的白发,岁月无情地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东哥的衰老与时间的流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先唱渭城花”,通过“渭城花”的意象,暗示了东哥曾经的辉煌与美丽,如同花开般绚烂,但这种美好时光已成过去。这里不仅描绘了东哥的外貌之美,更隐含了她曾经的荣耀与地位。
“重翻宫调,开元旧曲,知付谁家”,这句诗表达了对东哥艺术才能的赞美。她重新演绎古代的宫廷音乐,那些古老的旋律似乎在寻找新的归宿,暗示着东哥的艺术生命仍在继续,尽管环境已经改变。
“此身似燕,春巢画栋,秋宿平沙”,通过燕子的形象,进一步描绘了东哥的生活状态。春天时她栖息于华丽的屋檐之下,享受着温暖与舒适;而到了秋天,则可能流落荒野,孤独地度过寒冷的季节。这既是对东哥生活境遇的描述,也是对她命运多舛的感慨。
“相如抽管,长门写怨,输与红牙”,最后两句引用了司马相如为卓文君作赋的故事,以及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典故,表达了对东哥才华的肯定和对其遭遇的同情。与“红牙”(指古代乐器)相比,东哥的才华或许未能得到应有的展现和认可,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蕴含了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哥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艺术价值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