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登荆州城》描绘了荆州城的独特景色和历史底蕴。首句"城头突兀仲宣楼",形象地刻画了仲宣楼高耸入云的景象,暗示了荆州古城的雄浑气势。"城下长江日夜流"则以江水的永恒流动象征着时光荏苒和历史的长河。
"吴蜀东西如指掌",运用比喻手法,说明荆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曾是古代吴蜀两国的交界处,战略意义显著。"关河百二此襟喉"进一步强调荆州作为咽喉要道的重要性,"百二"形容其易守难攻,险要万分。
"从来用武英雄地",表达了对荆州历来是英雄辈出之地的感慨,而"不尽悲歌客子秋"则转而抒发了游子在秋天登临此地时的离愁别绪。最后两句"独倚危栏还罢去,龙山风日晚悠悠",诗人独自倚栏远眺,感叹世事变迁,夕阳西下,龙山风起,画面凄美,寓含无尽的怀旧与人生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诗人对荆州的深深敬仰和个人的漂泊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