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吟送吴汝砺汝器兄弟秋闱

翩翩双彩凤,和鸣复齐飞。

齐飞何所止,西北有高台。

高台高无极,上与青云齐。

竹实为凤食,梧桐为凤栖。

映日弄光景,翥风扬羽仪。

音声调律吕,文彩耀陆离。

幸逢命夔日,佐以云和师。

笙磬既同音,箫韶亦间吹。

闻声自相感,应节舞徘徊。

上昭帝王瑞,下彰畿甸辉。

信蒙主司爱,遂命虞人罗。

持为大廷贡,张乐迎来兹。

闻有凤凰阁,复有凤凰池。

翔游永朝夕,人间徒尔思。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双凤的和谐之美,通过双凤的齐飞、和鸣、栖息、舞蹈等场景,展现了它们的高洁与祥瑞。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映日弄光景”、“翥风扬羽仪”、“音声调律吕”,以及“文彩耀陆离”,将双凤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诗中还融入了历史典故,提到“幸逢命夔日,佐以云和师”,引用了古代音乐家与乐器的传说,进一步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通过“闻声自相感,应节舞徘徊”的描写,展现了双凤之间的情感交流与默契,以及它们对自然节奏的顺应。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双凤的赞美之情,“上昭帝王瑞,下彰畿甸辉”,寓意着双凤象征着吉祥与繁荣,不仅在自然界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也对人类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双凤被捕捉、作为贡品的遗憾,体现了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双凤形象的细腻描绘,融合了自然美、音乐美、文化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和谐共生理念的思考。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行台燕别歌

行台老柏枝相纠,群鸟暮集声啾啾。

台端吏散晚衙毕,相送使君天上游。

初筵济济月未出,满堂笙镛间琴瑟。

流光迸彩天际来,上下通明若朝日。

金盘玉案相叠高,黄?白肪凝乳膏。

众中持杯捷先得,哄堂大笑声謷嘈。

兴来投壶明月下,有行其觞庆多马。

宵寒不入玄狐裘,微霜凄凄在鸳瓦。

分曹探韵题新诗,波涛入笔争雄奇。

扶摇击水海神泣,大鹏怒翼云天垂。

酒酣乐极成悲歌,歌声感人哀怨多。

今夕共樽酒,明朝各山河。

一去与一留,倏忽如飞梭。

行劳居逸宁不顾,我言此理良无他。

使无行者职乃阙,使无居者民如何。

民如何,仰公辈。庙堂与江湖,到处咸有待。

从今燮理及旬宣,总是台中旧寮采。

形式: 古风

芙蓉

皎皎芙蓉花,盈盈出秋水。

美人荡舟来,容颜宛相似。

采之欲为衣,离居有君子。

路远莫致之,引领徒为尔。

但恐秋风生,零落从此始。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夜宿吴原博修竹书馆时与玉汝别

岁暮入城郭,揽衣独裴徊。

晚过修竹园,主人故所知。

所知谊不薄,执手言相思。

复有青云士,远行从此辞。

相延入中林,呼童启双扉。

北风何烈烈,万籁鸣参差。

向夕烛继之,壶觞相为持。

初月出云间,残雪拥寒阶。

独鹤失其雌,中夜鸣声悲。

会面不可常,况逢生别离。

共言尽今夕,鸡鸣各东西。

出处自有时,人生安得偕。

顾惭鹑与鴳,不随黄鹄飞。

各各重自爱,冀以奉前规。

形式: 古风

怀古贻朱尧民

晋氏昔奔溃,中原乱如沸。

区区广陵相,亦欲盗江介。

不有顾元公,祸乱斯其殆。

既成挥扇功,终定继牛位。

盛德百世祀,胡为忽云废。

古墓逼耕犁,荒祠杂妖厉。

过者岂无人,谁能一留睇。

遥遥千载间,哀哉日陵替。

陵替信有由,好古无其人。

请看王侯墓,十树九无存。

谢公避地士,栖栖不遑宁。

时无戡乱才,干戈日相寻。

九原今不作,䀌然伤我心。

上书告县令,祭扫除淫昏。

碣石永其传,栽梧表其名。

同时文章家,颂咏费敷陈。

废兴如循环,旋复委荆榛。

荆榛易永久,百岁等须臾。

守令检文法,长年惟簿书。

一为高世谈,举俗笑其迂。

累累道路边,谁复贲斯墟。

朱君志好古,睹此兴长吁。

辑录匪求名,庶几能者须。

遗祠幸见复,废墓未应芜。

虽非令式载,允为名教图。

君其加勉㫋,慎毋忘厥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