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大江东去·燕台归思》由清代女诗人董如兰(畹仙)所作,以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为题,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哀婉的画面。
开篇“羁人情绪,似禽鱼、误入绦笼难出”,以禽鸟和鱼儿被囚笼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难以自拔的孤独与无奈。接着“极目乡关何处是,云树苍烟遥隔”两句,将视线拉远,描绘了主人公望穿秋水,却只能看到远方云雾缭绕、树木苍茫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不敢哀号,恐惊肠断,默默空凄恻”三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主人公在内心深处痛苦挣扎,不敢放声痛哭,唯恐触动心弦,引发更大的悲伤。接下来“自家儿女,怎叫他个怜惜”一句,流露出对家人、对子女的深深挂念,却又无力给予他们关爱的无奈。
“应叹两字功名,半生劳顿,堪笑还堪咄”四句,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讽刺与反思,认为追求功名半生劳碌,到头来却发现一切皆成空,引人深思。紧接着“离别伤心梦中相,聚后醒来悲泣”两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突出了离别之苦与重逢后的悲伤,情感细腻而深刻。
“误我归期,欺他归约,各度如年日”三句,表达了对归家无期的无奈与煎熬,仿佛度日如年,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焦虑。最后“君平频问,故国何日归得”两句,以友人的询问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寄托了对早日归家的渴望。
整首词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游子在外的孤独、思念与挣扎,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董如兰作为女性诗人的情感细腻与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