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圆显住慧山寺

寺据诸山会,公因一檄来。

梦惊松阁雨,归扫石床苔。

得主怜西社,遗书吊北台。

野云心迹在,古洞傍泉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圆显入住慧山寺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寺据诸山会”描绘了寺庙所处的壮丽山景,暗示着其隐逸与神圣之感。接着“公因一檄来”则以简练之笔,点出僧人到来的原因,既突出了其身份的特殊性,也预示了后续故事的展开。

“梦惊松阁雨,归扫石床苔”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僧人日常生活的宁静与清幽。梦醒时分,松阁下的细雨轻轻敲打,归家后,清扫石床上的青苔,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其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得主怜西社,遗书吊北台”则进一步揭示了僧人与外界的关系,以及他所承载的文化与情感。通过“怜”和“吊”这两个动词,诗人表达了对僧人及其所在社群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最后,“野云心迹在,古洞傍泉开”两句,以象征的手法,将僧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表达了其心灵的自由与超脱。野云象征着僧人的飘逸与随缘,古洞旁的泉水则寓意着生命的源头与不断的循环,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哲思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禅宗思想的追求与表达。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中和唐诗五首(其一)游少林寺

西出登封县,来寻古少林。

幢开青嶂近,钟隐白云深。

雨积溪初霁,峰遮日早阴。

长廊诗刻满,拂拭倩僧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舟中和唐诗五首(其二)晚至华阴

西瞻自夙心,歇马向山阴。

玉井连云远,金茎入露深。

半峰留夕照,万籁起秋林。

往事今何在,温泉未陆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舟中和唐诗五首(其三)岳阳晚景

木下秋风起,青山送雨归。

日低真见落,云远不知飞。

江色烟中淡,鸿鸣渚外稀。

倚阑情未极,寒气湿人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舟中和唐诗五首(其四)经废宝庆寺

山中留古寺,门对夕阳开。

苓露松春长,鸦风鹤夜回。

佛龛尘伏鼠,僧榻雨封苔。

解得真空意,荒凉未足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