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共坐高斋夜,萧然息众喧。
月中星尽隐,竹下露偏繁。
久厌时人语,今逢长者言。
非因怜夙好,何自顾柴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高斋,与世隔绝,内心宁静的场景。月光如水,星辰隐匿,竹林间露珠晶莹,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聆听智者话语的渴望和满足。"久厌时人语,今逢长者言",道出了诗人对俗世言语的厌倦以及对真知灼见的珍视。"非因怜夙好,何自顾柴门",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真正知己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于自己简朴生活的自我认同。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不详
高才婴世网,怀抱旷难俦。
少辍簿书暇,还悲时序秋。
朱弦徒自抚,绿斝有谁留。
操觚娱永夕,心迹见悠悠。
为郡多诗兴,高人继谢公。
民和官府简,花落讼庭空。
暮阁侵檐雨,閒床掩帙风。
此时鸣鹤意,自与在阴同。
何事专城贵,偏多怀土心。
题诗常对吏,寄兴在抽簪。
长物看青组,幽期览素琴。
愧持巴里曲,欲缓越人唫。
政理日清净,郡居类化城。
云峰帘外变,雨气署前生。
淅沥琴书润,萧条几簟清。
夜深悬溜急,法辩自同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