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蔡清所作的《哀邹汝愚六首》中的第六首,以哀悼邹汝愚为主题。诗中通过描述邹汝愚的生前与身后境遇,表达了对这位人物的深切同情和哀思。
首句“君气盖一世”,赞美邹汝愚在世时的非凡气度和卓越才能,仿佛他的影响力超越了同时代的人。然而,“君穷直至骨”一句转折,揭示了邹汝愚晚年生活的困顿和贫困,即使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无人问津,最终穷困潦倒而逝。
“身死无所归,妻孥无黔突”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邹汝愚去世后的凄凉情景。他死后没有安葬之地,家人连最基本的炊烟都难以升起,生活陷入绝境。这种对比强烈地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冷漠。
“遥遥万里道,老父讶丧绋”则从邹汝愚父亲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一位年迈父亲在儿子离世后,面对无尽的孤独和悲伤,甚至对丧事的处理感到惊讶和无力。这不仅体现了丧亲之痛,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忽视。
最后,“生子愿聪明,为君长壹郁”表达了对邹汝愚子女未来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够继承父亲的智慧和才华,为社会做出贡献,以此来纪念和延续邹汝愚的精神。这不仅是对邹汝愚个人的哀悼,也是对后人的一种激励,寄寓了对未来一代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社会反思,展现了诗人对邹汝愚及其家庭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触及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