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黄长孺奉母还家

潘御迓从灵绪乡,箫吟欢动喜还堂。

诗书馀泽心犹古,桃李春风话亦香。

卜筑已投山契合,奉甘先与菜商量。

行边好语须听取,去却来时后会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潘御迎接来自灵绪乡的客人,箫声悠扬,满堂欢笑。
诗书的余韵仍存于心,如同春风中的桃李交谈,言语间充满芬芳。
已经选好地方居住,与山相融,饮食上也优先考虑蔬菜。
行走边境的人们,美好的话语值得倾听,因为离别后重逢的日子还会延长。

注释

潘御:指潘姓主人。
迓:迎接。
灵绪乡:虚构或象征性的地方。
箫吟:吹箫的声音。
堂:厅堂。
诗书馀泽:读书留下的美好影响。
心犹古:内心仍然保持着古人的淳朴。
桃李春风:比喻教育后的成果,如桃李般繁多。
话亦香:言语中也带有香气,形容言辞美好。
卜筑:选择并建造居所。
山契合:与山景相融合。
菜商量:优先考虑蔬菜作为食物。
行边:行走于边境。
好语:美好的话语。
去却来时:离别之后。
后会长:未来的相聚时间会更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赠给友人黄长孺的作品,表达了对黄长孺孝顺母亲、回归故里的赞赏和祝福。首句“潘御迓从灵绪乡”描绘了黄长孺带着母亲归乡的情景,如同迎接尊贵的客人一般,充满了敬意。接着,“箫吟欢动喜还堂”写出了家庭团聚的欢乐气氛,以及诗人对这种和谐景象的喜悦。

“诗书馀泽心犹古,桃李春风话亦香”两句,赞美了黄长孺不仅继承了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而且他的言谈举止都散发着教书育人的智慧和美德,如春风般温暖人心。诗人以“卜筑已投山契合,奉甘先与菜商量”表达对黄长孺朴素生活的肯定,他选择简朴生活,却不忘亲情和友情。

最后,“行边好语须听取,去却来时后会长”提醒黄长孺在旅途中要珍惜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因为离别之后,相聚的时间会更加珍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孝道的推崇。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赠薛总管弃官从□

壮年自下退工夫,看破人閒戏剧图。

灵运在家心已放,知章还里计非迂。

梅花梦好抛鸳侣,蕙帐閒多引鹤雏。

湖海风波任澎湃,白云飞处结屠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避难西坑用瀹韵

头秃鬓萧萧,谁知生转劳。

危心贪避远,老脚失低高。

薄采义山蕨,难逢仙径桃。

如何是归日,世事正嚣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避难周姓家席地而眠偶成

夜宿山家谢主翁,安排席藁地炉东。

枕头就借支机石,帕额聊防箭隙风。

酒瓮下眠添古话,牛衣中卧有时通。

老吾看破人閒事,锦帐牙床总是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避难雪窦之西坑游西麓庵

山閒筑屋古西坡,小小规模净似磨。

两壁鼓钟来雪窦,四围松竹护云窝。

轩窗有趣高僧远,门户无遮俗客多。

我寄前林时一到,未知风月意云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