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夜张元逸招同上庆先生胡实美士吉二儿看月分得㩦字

露下月凄凄,风林惊鸟栖。

赋诗长过从,沽酒即招携。

戍角三更怨,城砧万户啼。

清光何处好,却在曲阑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月色下的凄凉与静谧,以及诗人与友人相聚饮酒赏月的情景。首句“露下月凄凄”以露水的降临衬托出月色的清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风林惊鸟栖”通过风吹动树林,惊起栖息的鸟儿,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孤寂。

“赋诗长过从,沽酒即招携”两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不仅共同赋诗以抒发情感,还一同饮酒,邀请彼此共享欢乐时光。这种友情的真挚和生活的闲适,为诗歌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和谐。

“戍角三更怨,城砧万户啼”则将视角转向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戍边的士兵在三更时分吹响的号角声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无奈;而城市中的捣衣声(砧声),则是家家户户准备衣物迎接秋寒的景象,蕴含着对远方亲人的牵挂。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与离别之苦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清光何处好,却在曲阑西”以疑问句式收尾,引人深思。清冷的月光究竟何处最为美好?答案似乎就在那曲曲折折的栏杆西侧,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往往隐藏于平凡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与人物的情感,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友情、离别与和平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2)

戴九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直塘

雨后稻粱好,霜前鱼蟹饶。

密藤全隐壁,枯柳卧成桥。

树里方为市,篱间暗上潮。

田家秋作罢,灯火各相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平望阻风

驿路连吴近,乡音带越稀。

寒流捎宿舸,夕浪急风扉。

旁市求鱼入,邻舟得酒归。

微微掩明烛,伏枕念无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宿僧院

共宿高僧院,深杯赋茗柯。

钟声沉远树,雁影度秋河。

近海金风早,安禅白法多。

上方今夜月,犹向断桥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寄王辰玉

明月在高树,绕庭歌考槃。

谷风自容与,古调太清寒。

念子令人远,劳心及夜阑。

平生不识路,何以梦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