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疮剧病不寐戏成示敬美

冉冉月堕棂,淅淅竹敲瓦。

呻吟不成寐,数至街鼓罢。

我羡毕陵伽,视身如土苴。?此半残足,博得全般若。

四大非我有,谁为受痛者。

此义颇亦闻,其如不能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因腕疮剧痛而难以入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

首句“冉冉月堕棂”以月亮缓缓落下窗棂的景象,营造出夜晚寂静的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孤独。接着“淅淅竹敲瓦”进一步渲染夜深人静的环境,竹叶轻轻敲打屋顶的声音,仿佛是自然界的低语,与人的思绪交织在一起。

“呻吟不成寐,数至街鼓罢”描述了诗人因疼痛无法入睡,只能数着街上的更鼓声来试图缓解内心的煎熬。这一细节体现了疼痛的剧烈和对安宁的渴望。

接下来,“我羡毕陵伽,视身如土苴”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中对身体和生命的淡泊态度的向往,毕陵伽被视为能放下一切、视身体如同尘土之人,这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让诗人羡慕不已。

“此半残足,博得全般若”则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即使身体残缺,也能获得智慧的全貌,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丰富与完整。

“四大非我有,谁为受痛者”深入探讨了生命与物质的关系,提出身体(四大:地、水、火、风)并非自我所有,真正的自我是谁在承受痛苦,引发了对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

最后,“此义颇亦闻,其如不能舍”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哲学的领悟,虽然理解了这些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割舍,流露出一种无奈和矛盾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困境时的内心挣扎与超越,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前诗似欲得吾弟一转语耳乃报札谓不能分痛又云四大为累只得调耐因更成数语

后痛犹未来,前痛已过去。

唯有刹那痛,与我复无与。

欲觅止痛者,亦复不知处。

是以忽见宽,寝息了如素。

循览分痛言,将无手足故。

与约更不痊,割弃门外路。

形式: 古风

永嘉朱叟去吾州学正后五十年而其邑人陈子继之庄秀才逊学后先获事焉乞余言为赠曰东嘉继美

东嘉比东鲁,礼乐何臻臻。

窥经见崔服,问姓乃朱陈。

先后博士师,作我娄侯宾。

绛帐宛而旧,青衿俱已新。

惟应垂白者,犹是守玄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封君沈翁七十寿言

父书既读尽,遂读天下书。

两儿佩庭训,比翼升公车。

大者汝南君,小者承明庐。

脱汝白苎衫,饰以黄金鱼。

充庭尽和气,绕膝皆璠玙。

有时写八咏,虹霞吐阶除。

忽尔钓四腮,日月付樵渔。

能令纸价贵,又使俗情疏。

楚泽纵元绪,鲁门飨爰居。

喧寂太非性,拟公安得如。

我有盈觞酒,微规以当誉。

愿保四余言,永为百岁储。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辰玉应试留都赋此赠之兼赠孟孺(其一)

欲识操觚业,为之无以为。

熟若转丸蜣,专则抱卵鸡。

灵台仅一寸,武火安所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