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玉山

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

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

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

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夕阳映照在青翠的山峦之上,谁能想到这里会有这样美妙的游览时光。
龙沙的历史往事在流传,我们以菊花酒共度这金秋佳节。
踏着石头,随着云雾漫步,我边走边题诗,让诗篇随着流水飘荡。
如此忘我流连,何处寻觅归途?只有那松树下的孤云,更显幽静深邃。

注释

霞景:夕阳景色。
青山:青翠的山峰。
谁知:谁能想到。
此胜游:这美妙的游览。
龙沙:历史遗迹或地名。
往事:过去的事件或历史。
菊酒:菊花酿成的酒。
今秋:当前的秋季。
步石:踏着石头。
随云起:随着云雾升起。
题诗:写诗。
向水流:向着流水。
忘归:忘记回家。
更有处:更不知何处。
松下:松树下。
片云幽:孤零零的云,显得幽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游图景。诗人在佳节攀登高峰,欣赏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美丽风光。在“霞景青山上”一句中,诗人通过对山色之美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的喜悦和宁静。而“谁知此胜游”则透露出诗人独自享受这份美好,没有人知晓的心境。

接着,“龙沙传往事”一句,通过古老传说中的龙沙,引出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与之相对应的是“菊酒对今秋”,诗人在赏析往昔的同时,也不忘品味眼前的时光,以菊花为佐的美酒,增添了一份秋日的温馨。

“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两句,则写出了诗人行走于山间,随着浮动的云雾,心中涌现出无尽的诗意。这些意象与自然景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最后,“忘归更有处”表达了诗人对于返程的淡然,而“松下片云幽”则是诗人找到了一个宁静的所在,那里有着松树下的片片白云,与世隔绝,自得其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下第题长安客舍

不遂青云望,愁看黄鸟飞。

梨花度寒食,客子未春衣。

世事随时变,交情与我违。

空馀主人柳,相见却依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

日暖风恬种药时,红泉翠壁薜萝垂。

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青琐同心多逸兴,春山载酒远相随。

却惭身外牵缨冕,未胜杯前倒接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山花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

舍下虎溪径,烟霞入暝开。

柴门兼竹静,山月与僧来。

心莹红莲水,言忘绿茗杯。

前峰曙更好,斜汉欲西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