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寺丞宰攸溪

短李祠堂世阀馀,少年从学马融居。

楼中质问无疑义,帐后传藏有默书。

茂苑却寻花气歇,家山重上桂阴疏。

弦歌莫叹浮湘远,才是青云举足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李寺丞的官员即将前往攸溪县任县令的情景,通过对其过往学习经历和性格品质的描述,展现了其为人师表、勤于学问的形象。

首联“短李祠堂世阀馀,少年从学马融居”点明了李寺丞出身名门,自幼便在儒家经典中浸润成长,如同马融般深谙经史。这里以“短李”指代李寺丞,既体现了其谦逊之态,也暗含对其才学的肯定。

颔联“楼中质问无疑义,帐后传藏有默书”进一步刻画了李寺丞求知若渴、勤奋好学的品性。他在楼中与师长探讨学问,无一疑问;在帐后默默背诵,积累知识。这两句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严谨治学的态度。

颈联“茂苑却寻花气歇,家山重上桂阴疏”则转而描写李寺丞离开家乡,前往攸溪县任职时的心情。茂苑象征着繁华与热闹,而“花气歇”暗示了离别与不舍;“家山重上”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桂阴疏”则可能寓指前路的未知与孤独。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既抒发了对过去的留恋,又预示了未来的挑战。

尾联“弦歌莫叹浮湘远,才是青云举足初”是对李寺丞前程的祝愿与鼓励。尽管前往攸溪县的道路遥远,如同漂浮在湘水之上,但诗人相信这正是他攀登仕途、实现抱负的开始。这里的“弦歌”借指读书声,寓意李寺丞将通过不懈努力,在官场上展翅高飞,达到青云之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寺丞个人经历和性格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未来仕途的乐观展望,展现了宋代士人积极进取、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420)

胡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九九五~一○六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 字:武平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相关古诗词

寄题黄氏閒宴阁

翚飞迢递拂秋槎,宴坐尘清道有芽。

五叶对僧谈妙果,一枪留客试真茶。

檐前暮景沈归鸟,窗外晨晖泛早霞。

衍箧文多休寄傲,月间芳桂正窅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邃卿馆中晚入

铜狄严扉大帝家,雨回天气湛春华。

墙头落景半规日,楼外馀晖几叠霞。

风近天渊闻斗鸭,烟开宫树见栖鸦。

端门漏密长廊静,时见香英坠砌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梅监丞宰山阴

春半朱航拂水轻,季圭佳邑得时英。

民淳定见蹊田默,岁稔仍占射的明。

太史旧游书穴邃,右军残迹墨池平。

何妨公外寻僧社,琴鹤相随雅有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集贤李学士赴荆台

蓬岛回风此再来,当年俱重辑宁才。

芝随禁掖新泥熟,桃应仙源旧路开。

金契旋闻临外阃,云屏仍是接中台。

专城四十前贤事,期岁行归妙一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