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南楼令·秋夜与阶青弟作》由清代诗人俞庆曾所作,描绘了秋夜中的一番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
首先,“有意听疏砧”,开篇即以“疏砧”点出秋夜的宁静与寂寥,砧声稀疏,仿佛是时间在缓缓流淌,引人入胜。紧接着,“悠悠客思深”,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绪悠远,客居他乡的孤独与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笑年来、每逐征尘”,诗人以一种略带自嘲的口吻,回顾过往岁月,每一次的漂泊都伴随着尘土飞扬,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不言而喻。然而,即便如此,心中仍怀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向往。
“千里家山清夜梦,天际月,最关情。”这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梦境中的家乡山水与天边的明月,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月光下的家山,成了连接现实与梦境的桥梁,寄托了诗人无尽的情思。
“金粟认前身,心如秋水明。”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金粟,暗示着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同时,以“心如秋水明”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清澈与明亮,即使身处纷扰之中,也能保持自我,坚守初心。
“绕东篱、戏扑流萤”,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漫步于东篱之下,追逐着飞舞的萤火虫,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的趣味性,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追求。
“漫擪玉箫吹古怨,惊宿鸟,振双翎。”最后两句,诗人以吹奏古怨的玉箫,触动了栖息的鸟儿,使其振翅高飞。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蕴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以及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与坚韧。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