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抱疴甘伏枕,语别即沾巾。
风雨残春路,关河独去人。
无才安宦拙,宁俭补家贫。
禄养嗟无及,吞声忆二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抱病离家,前往官任时的情景和心情。首句“抱疴甘伏枕”表达了诗人尽管身患疾病,但仍毅然决定出仕的决心;“语别即沾巾”则流露出离别之际的感伤与不舍。接着,“风雨残春路”以自然景象渲染旅途的艰辛,暗示了诗人独自面对关河的孤寂。“无才安宦拙”自谦之词,道出了诗人对于自己才能有限、仕途可能不顺的忧虑;“宁俭补家贫”则体现了他对家庭贫困的体谅和勤俭持家的美德。最后两句,“禄养嗟无及,吞声忆二亲”,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及时尽孝于双亲的深深遗憾,以及无声的哀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展现了诗人坚韧的性格,又流露出对家庭亲情的深深眷恋,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不详
清初著名诗人。一字屺云,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四海倦游后,始知泛爱非。
寸心如落木,逢尔复春晖。
移榻连蔬圃,烹鱼出钓矶。
清欢成信宿,不是醉忘归。
峰头开古寺,塔下俯浮云。
山势龟蛇斗,江流沔汉分。
柳荒陶侃庙,风竞伏波军。
南望湖光白,鸿归度夕曛。
峭壁何年凿,炎洲此路开。
门容一骑入,人度万山来。
南北各回首,干戈更筑台。
蓬蒿行处满,漫说岭头梅。
人日日初晴,春风昨夜生。
野梅谁早折,冻土又新耕。
余雪涓涓白,流澌瑟瑟鸣。
琴溪闻控鲤,驻马一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