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三)

圣君尝胆愤艰难,双跸无因日问安。

汉节凋零胡地阔,北州何处是通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翻译

圣明的君主曾经饱尝艰辛,每日都无法轻易地问安。
汉朝的使节在遥远的胡地凋零,北方哪里还能找到通往中原的道路呢?

注释

圣君:指具有高尚品德和智慧的君主。
尝胆: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艰难:困苦、艰难的处境。
双跸:皇帝出行时的仪仗,这里代指皇帝。
日问安:每日向皇帝请安。
汉节:古代使臣出使时所持的旌节,象征着国家的荣誉和使命。
凋零:衰败、凋敝。
胡地: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或敌占区。
阔:广大、辽阔。
北州:北方地区。
通汗: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呼,这里指回中原的道路。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与边塞生活的诗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隐喻性提及和对现实情景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情感的深沉。其中,“圣君尝胆”指的是传说中的周文王因得知国事艰难而尝到苦胆的故事,这里用来比喻君主对国家困境的忧虑与愤懑;“双跸无因日问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君主和民众安全的关心,双跸可能指的是边塞的烽火台,显示了边疆地区的紧张与不安。接下来的“汉节凋零胡地阔”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国界扩张的历史画面,其中“汉节”可能是指汉代的边关,而“胡地阔”则表达了对北方草原广袤无垠的感慨。最后,“北州何处是通汗”则是在询问在辽远的边塞之中,哪一个地方才是能够传递信息、沟通内外的重要据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以及对国土变迁和民众安危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于时代命运的敏锐洞察与深沉情感。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四)

朝廷植党互相挻,政事纷更属纪年。

曾读上皇哀痛诏,责躬犹是禹汤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五)

联翩漕舸入神州,梁主经营授宋休。

一自胡儿来饮马,春波惟见断冰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六)

内苑珍林蔚绛霄,围城不复禁刍荛。

舳舻岁岁衔清汴,才足都人几炬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七)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