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凤山春雨》由清代诗人朱仕玠所作,描绘了凤山在春雨中的景象,细腻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谧之美。
首句“凤山南望海天遥”,以远眺的姿态拉开画卷,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辽阔的海天之间,凤山作为背景,显得格外挺拔。接着“春至空濛暮复朝”一句,点明时节为春日,而“空濛”二字则形象地描绘出春雨蒙蒙、烟雾缭绕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朦胧而迷人的氛围。
“气动蛟龙初起蛰,声催螺蚌尽乘潮”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雨中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蛟龙起蛰,螺蚌乘潮,不仅展现了生物对雨水的响应,也暗示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
“潇潇馀响纷传幄,淰淰轻寒镇入宵”则进一步渲染了春雨的余韵和夜晚的凉意,通过“馀响”和“轻寒”两个词,既表现了春雨的绵长,又突出了夜色的宁静与凉爽。
最后,“羁旅有情谁遣此,短檠相对伴萧寥”两句,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感慨。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述春雨中的凤山,寄托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旅途生活的无奈与感伤。
整体而言,《凤山春雨》通过对春雨中凤山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宁静,同时也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