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大家颜延之作,名为《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始安郡返回京都,与友人张湘州一同登临巴陵城楼的壮丽景象。
首句“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的壮阔景象,以及衡山与巫山作为南方地理标志的雄伟。接着,“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则进一步展现了南方地区的广阔与丰富,三湘之地融入洞庭湖的浩渺,七泽的广阔与荆楚大地的丰饶。
“经途延旧轨,登闉访川陆”表达了诗人对过往道路的追忆与对自然景观的探访之情。随后,“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则揭示了南方水乡的险峻与复杂地形的重复性,凸显了自然环境的独特魅力。
“却倚云梦林,前瞻京台囿”描绘了诗人倚靠云梦泽的树林,眺望京都的宫苑,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双重欣赏。接下来,“清雰霁岳阳,曾晖薄澜澳”通过岳阳楼的晴朗与澜澳的光影交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远方风物时的感慨与对远方亲朋的思念。最后,“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体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变迁,而“存没竟何人,炯介在明淑”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道德坚守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变迁的深思,也蕴含了对友情、亲情的珍视与对道德品质的追求,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