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府判书友于堂榜谢之以诗(其一)

鸟篆开端不路锋,锥纱成画体逾工。

中间三到屋漏雨,此后仍传壁坼风。

羲献以来名绝学,徽章之外更明公。

朝天此去承清问,一片丹心笔阵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徐鹿卿所作,名为《郭府判书友于堂榜谢之以诗(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与高深。

首句“鸟篆开端不路锋”,以鸟篆(古代的一种象形文字)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书法创作的初始状态,如同鸟篆般自由而富有创意,不拘泥于固定的路径和规则,展现出书法艺术的创新精神。

接着,“锥纱成画体逾工”一句,通过将书法比作锥纱绘画,强调了书法作品的精细与工整,如同在纱上用锥子勾勒出的图案,线条流畅,结构严谨,体现了书法艺术的高超技艺。

“中间三到屋漏雨,此后仍传壁坼风”两句,运用了“屋漏痕”和“壁坼风”这两个书法术语,前者形容书法中的自然流畅,后者则指笔触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如同墙壁裂开时的风声,生动地表现了书法艺术中追求的自然美和力量感。

“羲献以来名绝学,徽章之外更明公”两句,提到了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以及徽章(古代官职标志),表达了对郭府判书法成就的高度赞誉,认为其不仅在书法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更是在社会地位和名声上达到了显赫的地位。

最后,“朝天此去承清问,一片丹心笔阵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郭府判的敬仰之情,预祝其前程似锦,并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保持一颗赤诚之心,继续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精进,如同在笔阵中书写出的篇章一样,充满激情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和对郭府判的敬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204)

徐鹿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藏书家。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 字:德夫
  • 号:泉谷
  • 籍贯: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
  • 生卒年:1170—1249

相关古诗词

郭府判书友于堂榜谢之以诗(其二)

堂碍云霄扁友于,黑蛟光射斗牛墟。

细筋入骨藏棱外,妙手师心洒墨初。

只为忠诚珍柳笔,多因节义重颜题。

知君清德光前古,发露毫端直绪馀。

形式: 七言律诗

庐陵曾省元求书见杜宰和韵饯其行

夫君渐是买臣年,耻眩虚名贾蜡鞭。

斗酒新丰无饮伴,宫袍采石诧诗仙。

寒花傲节休嫌晚,蟠木为容不假先。

更上诗坛参杜甫,清谭相对纸生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三山周省元索诗依杜宰韵赋二章(其一)

清梦蘧蘧楚峡阳,镕成句法味悠长。

栽桃小试经纶手,泛菊聊浇锦绣肠。

逸思已堪凌贺白,高怀赢得傲羲皇。

此中真趣人知么,爱酒陶潜不是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三山周省元索诗依杜宰韵赋二章(其二)

閒呼斗酒醉斜阳,欲说还休此话长。

笑我平生穷到骨,羡君万卷富撑肠。

向来一见梅初白,别后重逢菊正黄。

潘县主人如下问,为言不减向来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