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挽词(其十)

峨冠正笏立谈丛,凛凛群惊国士风。

却戴葛巾从杖屦,直将和气接儿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东坡先生的形象与人格魅力。首句“峨冠正笏立谈丛”以“峨冠”和“正笏”形象地展现了东坡先生的仪态庄重,即使在人群中也能自成一格,引人注目。接着,“凛凛群惊国士风”则通过周围人的反应,侧面烘托出东坡先生作为国士的威严与影响力,让人感受到他的非凡气质。

后两句“却戴葛巾从杖屦,直将和气接儿童”则进一步展示了东坡先生的亲民形象。他不拘泥于官场的礼仪,而是以葛巾和杖屦这样的朴素装扮,亲近民众,尤其是儿童,以和煦的态度与他们交流。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使得东坡先生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文人兼政治家的宽广胸怀和对社会各阶层的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刻画了东坡先生的外在形象,更深入地揭示了他的内在品质和人文精神,展现出一个既高洁又亲和的君子形象。

收录诗词(595)

释道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坡先生挽词(其十一)

大河当日决澶渊,横被东徐正渺漫。

城上结庐亲指顾,敢将忠义折狂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东坡先生挽词(其十二)

文登五日召公归,海市奇观与愿违。

已蛰鱼龙能再起,人间异事古来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东坡先生挽词(其十三)

西湖卷葑拓漪涟,十里横吞碧玉天。

自谓前身真白傅,至今陈迹尚依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东坡先生挽词(其十四)

临淮大士本无私,应物长于险处施。

亲护舟航渡南海,知公盛德未全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