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渺渺中原道,劳生叹百非。
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
目力去天短,心事与时违。
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风雨中行走于中原大道上的情景,通过对比历史上夫子(孔子)相鲁之事,表达了个人对于时代变迁、心愿难以实现的感慨。
“渺渺中原道”一句,设定了一种广阔而又孤寂的情境。"劳生叹百非"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的艰辛和无奈的感叹。
接下来的"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生动地描绘了恶劣天气中行走的艰难和不便。这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增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助。
“目力去天短”一句,以视线不能到达天际来比喻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触及远方或理想之地。"心事与时违"则表达了个人对于时代潮流、命运安排的不甘和无奈。
最后,“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一句,是以古代圣人孔子的故事来反映现实。孔子曾经在鲁国做过相,后因边境被侵而返回齐国。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古代圣人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不满和时代变迁中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深沉感慨。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
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挂帆远色外,缅邈怀旧丘。
江水风萧萧,乌啼满城头。
短日行梅岭,天门郁嵯峨。
江西万里船,归期无柰何。
万里长江边,去国同王粲。
青山意不尽,皇天照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