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痴绝和尚赞初祖达磨并马大师画象(其一)

穿耳耳未尝穴,缺齿齿未尝折。

北度一苇可航,西归只履自挈。

或谓之空劫已前中流砥柱,或谓之拈花已后金口木舌。

或曰正宗别调,又曰直指曲说,皆非吾之所谓道也。

若夫求大乘器,走十万里,俟人作兴,器岂大乘。

夙负先觉,礼闻来学。学而知之,既远且邈。

负是四者,吾恐五竺之铁不足铸此错也。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背景,通过描述对达摩祖师和马大师画像的赞美,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对禅宗精神的理解。

“穿耳耳未尝穴,缺齿齿未尝折”,这两句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达摩祖师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耳朵被穿透,耳朵也没有洞穴;即使牙齿残缺,牙齿也没有折断。这象征着达摩祖师在追求真理的路上,面对困难与挑战,始终保持着坚定与完整。

“北度一苇可航,西归只履自挈”,这两句描绘了达摩祖师北渡黄河,只身携带一只鞋子返回的故事。这不仅体现了达摩祖师的孤独与坚韧,也寓意着他所携带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物品,更是精神上的传承与智慧的传递。

接下来的几句“或谓之空劫已前中流砥柱,或谓之拈花已后金口木舌”则进一步阐述了达摩祖师在禅宗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无论是作为“中流砥柱”,还是“金口木舌”,都强调了达摩祖师在禅宗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或曰正宗别调,又曰直指曲说,皆非吾之所谓道也”这一句表达了对达摩祖师禅法的独特理解与评价,认为他的教导既有正统的禅宗精髓,又有创新的表达方式,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完全理解或接受。

最后,“若夫求大乘器,走十万里,俟人作兴,器岂大乘”则提出了对追求大乘佛法的思考。这里强调了追求佛法的艰难与漫长,以及需要等待他人觉醒与启发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在的觉醒与实践,而非外在的形式或规模。

“夙负先觉,礼闻来学。学而知之,既远且邈。负是四者,吾恐五竺之铁不足铸此错也”这几句表达了对达摩祖师作为先知先觉者的尊敬,以及对佛法传播与学习过程的深刻认识。同时,也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佛法深奥与伟大之处的赞叹,认为即使是五竺(印度)的铁也无法完全铸造出佛法的全部价值与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达摩祖师及其禅宗思想的赞美与探讨,展现了对佛法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以及对禅宗精神的崇敬与向往。

收录诗词(1648)

释居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痴绝和尚赞初祖达磨并马大师画象(其二)

金鸡毒,一粒粟,未踏杀人,已先跌足。

一十八滩兮障回死水,八十四人兮淹浸弗死。

洪都兮泐潭,宗风兮肆凌厉。

一波动兮万波起,派兮支兮滔滔者皆是。

更无一个识玄旨,只有归宗较些子。

捡点将来,玄沙道底。

形式:

普化赞

风颠用尽到无馀,一个棺材八个舁。

舁出镇州城外去,听他木铎自分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赵州赞

禅在口皮边,机搀石火先。

破家才十八,更不使爷钱。东南西北,门开两边。

相见了也,十万八千。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临济赞

白拈贼,是这厮。捋鬼头巾,假我服色。

胡芦立地便要沈,秤锤落井不教没。

脱间漏架,天下第一。

自谓建立黄檗宗旨,不知黄檗无处雪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