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之洞联

赵清献为相,以经籍光作根本地;

苏明允有言,不悲身死而忧国衰。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挽联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张之洞先生的深切缅怀与高度赞扬。上联“赵清献为相,以经籍光作根本地”将张之洞比作赵清献,强调其在学术上的深厚根基,通过“经籍光”这一形象化的表述,凸显了张之洞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以及他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下联“苏明允有言,不悲身死而忧国衰”则引用了宋代文学家苏洵的名言,进一步赞颂了张之洞先生的高尚情操和国家情怀。这句话意味着张之洞先生虽已离世,但他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并未随时间消逝,体现了其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这种超越个人生死的家国情怀,正是张之洞先生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后人对他长久怀念的原因之一。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高度评价了张之洞先生在学术和政治领域的成就,更深刻揭示了他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的崇高追求。

收录诗词(1)

杨兆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曾纪泽联

为张博望易,为富郑公难,力折强邻,拓地远逾分水岭;

通方言以文,治舟师以武,时当多事,问天胡夺济川才。

形式: 对联

挽曾国荃联

威略慑华戎,柱石三朝,钧衡七载;

伯仲见伊吕,江山百战,俎豆千秋。

形式: 对联

挽张之洞联

赤子无所仰庇,朝廷无所稽疑,斯文化为异端,学者至于用夷,四顾茫然,及今而世将此惧;

山见终南之高,水见黄河之深,听其议论宏辩,观其容貌秀伟,九原可作,微公则吾谁与归。

形式: 对联

挽张百熙联

帝方倚畀长才,同文同轨;

天不慭遗一老,其坏其颓。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