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四十咏》之三十七《华太学善继》。诗中描绘了对友人华太学善继的深情厚谊与对其品格的赞美。
首联“孟达才故饶,结思在幽沈”,开篇即以“孟达”为引子,暗喻华太学善继的才华横溢,而“结思在幽沈”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华太学善继性格中的沉静与内敛的欣赏。
颔联“江左有新契,中原非故钦”,通过对比“江左”(泛指江南地区)与“中原”(泛指北方地区),暗示华太学善继在不同地域都结交了新的朋友,但同时也表达了对旧日友情的珍视,体现出华太学善继的人格魅力和广泛的人际关系。
颈联“澹尔秋山色,泠然流水音”,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华太学善继的品性,秋山之色淡雅,流水之声清冷,形象地描绘出华太学善继的高洁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华太学善继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尾联“有弟能挫名,转迹入青林。未却方中轨,焉知尘外心”,进一步赞扬华太学善继的谦逊与淡泊名利的态度,他选择隐退,融入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华太学善继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敬仰,暗示了对华太学善继独特人格的深刻认同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华太学善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才华、性格、生活态度的赞赏与敬佩,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