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城东小园短暂居住时所见的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场景。首联“行行曲径经池北,隐隐名园指郭东”以平缓的节奏引入,通过“行行”、“曲径”、“池北”、“隐隐”、“名园”、“指郭东”等词语,勾勒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穿过池塘北侧,远处隐约可见著名园林指向城东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颔联“篱角斜分邻竹绿,墙头高映野花红”进一步展开画面,通过“篱角”、“斜分”、“邻竹绿”、“墙头”、“高映”、“野花红”等细节,描绘了篱笆边竹子的翠绿与墙头上野花的鲜艳相互映衬的生动画面,色彩对比鲜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颈联“净锄蔓草培新笋,细引清泉灌晚菘”则转向对园中劳作的描写,通过“净锄蔓草”、“培新笋”、“细引清泉”、“灌晚菘”等动作,展现了园丁辛勤耕耘的情景,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生长规律的尊重与顺应,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尾联“我与子猷同好竹,入门宾主不曾通”以典故结尾,表达了作者与古代文人王羲之的好友戴逵(字子猷)有着相似的爱竹情怀,虽未正式相会,但心有灵犀,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