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扩所作的《挽徽宗皇帝词五首》中的第三首,通过对徽宗皇帝的追思与赞颂,展现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徽宗皇帝治国理政、文化繁荣等方面的肯定与怀念。
首句“制作跻尧禹”,以“制作”指代帝王的治理与创造,将徽宗皇帝与古代圣王尧、禹相提并论,强调其在治国方面的卓越成就。接下来的“规摹陋汉唐”,则对比了徽宗在制度设计与国家规划上的超越性,暗示其治国理念与实践超越了汉唐时期的传统模式。
“方丘排异议,晟府焕新章”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徽宗皇帝在政治决策上的果敢与创新精神。通过“方丘”这一意象,可能暗指祭祀天地的仪式,而“排异议”则表明他敢于面对争议,坚持自己的政策方向。“晟府”可能象征着国家的中枢机构,“焕新章”则意味着在这些关键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与活力。
“睦族民归厚,临雍国有光”两句,从社会和谐与文化教育的角度赞美了徽宗的贡献。通过“睦族”表达他对家族关系的重视,以及通过促进家庭和睦来推动社会整体的稳定与和谐。“民归厚”则意味着民众生活富足,社会风气淳朴。“临雍”可能指的是亲临学校或教育场所,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国有光”则寓意国家因教育的繁荣而光彩照人。
最后,“奎文连五阁,轮奂俨深藏”两句,通过奎文阁这一象征皇家藏书与文化中心的建筑,以及“轮奂”这一形容宏伟壮观的词汇,表达了对徽宗皇帝在文化传承与积累方面的高度评价。这两句不仅赞美了徽宗在文化领域的贡献,也暗示了其对后世文化发展的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和典故,全面而深刻地展现了徽宗皇帝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杰出贡献,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与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