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川晤黄交侯共谈家难感愤书怀(其二)

干戈满地接山城,所在流亡苦甲兵。

游子那堪天北望,孤舟应共雁南征。

俱传栾布收彭越,相对黄公哭阮生。

惆怅莫须论往事,岭猿已过第三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战乱年代的悲惨景象与诗人深切的感慨。首句“干戈满地接山城”开篇即点出战争的残酷,战火蔓延至山城之间,渲染出一片烽火连天的凄凉氛围。接着,“所在流亡苦甲兵”一句,直接揭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无数人流离失所,生活艰辛。

“游子那堪天北望,孤舟应共雁南征”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游子的孤独与雁群的南迁形成映衬,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动荡时局的无奈。游子在北望故乡时,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而孤舟上的旅人,或许只能与南飞的大雁为伴,寻求一丝慰藉。

“俱传栾布收彭越,相对黄公哭阮生”则借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栾布和彭越是历史上的忠臣良将,而黄公和阮生则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代表。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既赞美了忠勇之士,也对文人遭遇的不公表示同情,体现了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最后,“惆怅莫须论往事,岭猿已过第三声”以自然界的猿啼之声结束全诗,增添了几分哀怨之情。诗人似乎在说,往事不堪回首,但又无法忘却,只能让这凄厉的猿鸣声,伴随着思绪飘荡在空旷的山林间。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江行有饷予酒者

送酒荻花边,今宵醉晚烟。

隔灯分夜话,曲枕学枯禅。

暑气全归雨,潮痕半入天。

芦中人不尽,结社在渔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郑一作客

苔绣银刀佩古囊,鸡声勒马著衣裳。

挥杯满目皆朋友,乱世逢场即故乡。

断岸孤舟千里梦,晓天残月万家霜。

悲予独自看花后,春柳深深冷草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汉魏集律感怀

良时不再至,何乃太区区。

万事无穷极,九州焉所如。

忧心常惨戚,养志在冲虚。

愿化双黄鹄,悠悠去故居。

形式: 五言律诗

秋残

良时忽一过,白日半西山。

哀彼寒霜厉,空令蕙草残。

微歌发皓齿,时俗薄朱颜。

奄若风吹烛,人生一世间。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