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中砥入道从三茅许松溪

无意觅封侯,来从长史游。

辞章唐韵度,人物晋风流。

花影天坛午,松声月涧秋。

登临尽诗境,分我半山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没有刻意追求封侯的意愿,只是来跟随长史游玩。
他的文辞如同唐代的韵律,人品气质具有晋代的风流。
在天坛的花影中度过正午,夜晚在月涧边松声中感受秋天。
每一次登高望远都仿佛诗的意境,他希望分享这半山的美景给我。

注释

无意:没有特意。
觅:寻找。
封侯:古代封赏的一种,这里指功名。
长史:古代官职,相当于秘书长。
辞章:文章和文辞。
唐韵:唐代的文学风格。
人物:人品和气质。
晋风流:晋代的风雅和流丽。
花影:花的影子。
天坛:古代皇家祭祀天地的场所。
午:正午时分。
松声:松树的声音。
月涧:有月光的山涧。
登临:登山游览。
尽:全、都。
诗境:如诗如画的意境。
分我半山:与我共享半座山的美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绍文所作,名为《送梁中砥入道从三茅许松溪》。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高超诗艺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无意觅封侯,来从长史游。"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偶然得遇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与追寻。在这里,“封侯”指的是古代的贵族或功臣,而“长史”则是记录历史的人物,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文化和历史的尊崇。

"辞章唐韵度,人物晋风流。" 这两句则明显地展示了诗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辞章”指的是文学作品,“唐韵”则是唐代的韵味,而“人物晋风流”则表达了对晋代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承。这里,诗人通过比较不同朝代的文学特色,展现了自己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花影天坛午,松声月涧秋。"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花影”和“松声”都是静谧而美好的画面,而“天坛午”和“月涧秋”则分别勾勒出时间与空间的意境,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登临尽诗境,分我半山不。" 这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登临”意味着登高望远,而“尽诗境”则是说这种景象已经到了极致,“分我半山不”则是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共同享有这份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情感交流的美丽意境。

收录诗词(21)

张绍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张榘之子。《江湖后集》卷一四载其词四首

  • 字:庶成
  • 籍贯:润州(今江苏镇江)

相关古诗词

钟山路间

立马钟山路,斜阳锁乱峰。

断碑生绿藓,古道立青松。

春事梅边觉,乡愁酒后浓。

兴亡多感慨,我辈复情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云溪叔父赐饮大梅花下以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分韵得动字

清沟泂寒波,怪石乱扶拥。

轻风捲浓云,天际孤月涌。

主人宴亲宾,会合意弥重。

列炬照寒梅,繁星粲脩陇。

清香逼诗魂,吟兴欲飞动。

酩酊归去来,严城角三弄。

形式: 古风

水龙吟.春晚

日迟风软花香,困人天气情怀懒。

牡丹谢了,酴醾开后,红稀绿暗。

慵下妆楼,倦吟鸾镜,粉轻脂淡。

叹韶华迤逦,将春归去,沉思处、空肠断。

长是愁蛾不展。话春心、只凭双燕。

良辰美景,可堪虚负,登临心眼。

雁杳鱼沉,信音难托,水遥山远。

但无言,倚遍阑干十二,对芳天晚。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沁园春.为叔父云溪主人寿

数遍时贤,谁似云溪,未老得闲。

自抽身州县,归休旧隐,灰心名利,跳出尘寰。

卸却朝衣,笑拈拄杖,日在花阴竹径间。

身轻健,任高眠晏起,渴饮饥餐。垂弧猛省当年。

且约住春风开寿筵。

况园亭池馆,新奇佳丽,弟兄子侄,歌笑团栾。

绿鬓朱颜,纶巾羽扇,做个人间长寿仙。

霞觞举,愿年年今日,长对南山。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