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缅惟汉宣帝,初谓皇曾孙。
虽在襁褓中,亦遭巫蛊冤。
至哉丙廷尉,感激义弥敦。
驰逐莲勺道,出入诸陵门。
一朝风云会,竟登天位尊。
握符升宝历,负扆御华轩。
赫奕文物备,葳蕤休瑞繁。
卒为中兴主,垂名于后昆。
雄图奄已谢,馀址空复存。
昔为乐游苑,今为狐兔园。
朝见牧竖集,夕闻栖鸟喧。
萧条灞亭岸,寂寞杜陵原。
羃䍥野烟起,苍茫岚气昏。
二曜屡回薄,四时更凉温。
天道尚如此,人理安可论。
诗中缅怀的是汉宣帝刘询,他在年幼时就遭遇了巫蛊之谣的冤屈,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被打倒,反而因为丙廷尉的事迹,激发了他的义气,弥补了过去的不幸。诗人通过对汉宣帝一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他从低微到权力顶峰的非凡经历和地位,以及他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驰逐莲勺道,出入诸陵门"一句,描绘了一种皇家的威严与繁华,汉宣帝不仅是统治者,更是一位能征战、巡视陵墓的强有力的人物。"一朝风云会,竟登天位尊"则突显了他权力的巅峰状态。
接下来的几句:"握符升宝历,负扆御华轩。赫奕文物备,葳蕤休瑞繁。"展示了汉宣帝作为皇帝的威仪和国家的盛世景象。他的统治被视为中兴之主,名垂后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昔为乐游苑,今为狐兔园"表达了历史沧桑的变迁,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只剩下荒凉。而"朝见牧竖集,夕闻栖鸟喧"则描绘了一种自然与野生的和谐,但也是对过往荣耀的一种反衬。
末尾几句:"萧条灞亭岸,寂寞杜陵原。羃䍥野烟起,苍茫岚气昏"则进一步渲染了荒凉与孤寂的氛围,而"二曜屡回薄,四时更凉温。天道尚如此,人理安可论"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规律和人类命运的思考,似乎在感慨万千之余,也能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汉宣帝及其时代的一种怀念,更是一种历史哲学的沉思。诗人的情感和笔触随着时间的流转而展开,最终达到了对生命、权力与自然规律深刻的理解。
不详
隔门借问人谁在,一树桃花笑不应。
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
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但有离宫处,君王每不居。
旗门芳草合,辇路小槐疏。
殿闭山烟满,窗凝野霭虚。
丰年多望幸,春色待銮舆。
春晴生缥缈,软吹和初遍。
池影动渊沦,山容发葱茜。
迟迟入绮阁,习习流芳甸。
树杪飏莺啼,阶前落花片。
韶光恐闲放,旭日宜游宴。
文客拂尘衣,仁风愿回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