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绛帐胡沙暗,青编古意深。
谁知洛下咏,中有越人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画面,"绛帐"象征着古老的学问氛围,可能指的是毕少董在昏黄的沙地边的帐幕中研读经书,环境虽然艰苦,但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气息。"青编古意深"则进一步强调了书籍的古老和其中蕴含的深远智慧。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毕少董的赞赏,他不仅在这样的环境中苦读,而且他的诗歌创作中还融入了越人的独特吟唱,这显示了他的文化融合和艺术创新。"谁知洛下咏,中有越人吟"这两句暗示了毕少董的作品具有超出寻常的地域特色和个人风格,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赞扬了毕少董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问,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见解和才情。
不详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道场山麓接何山,影落苕溪浸碧澜。
只欠荷花三十里,橛头船上把渔竿。
雪薄冰轻不耐春,雨中愁绪月中真。
莫教梦作云飞去,留伴昭阳第一人。
红粉团枝一万重,当年独自费东风。
若为报答春无赖,付与笙歌鼎沸中。
苍烟枯木共荒寒,篱落堤湾汹涨湍。
归路宛然归未得,閒将李叟画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