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生耽屿壑,卜筑傍云根。
野鸟閒情在,残书午梦存。
竹寒晴作雨,林密昼常昏。
巷僻无车马,藤萝日绕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于山林之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首句“平生耽屿壑,卜筑傍云根”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选择在云雾缭绕的山脚下建造居所。接着,“野鸟閒情在,残书午梦存”描绘了悠闲自在的场景,野鸟自由自在地飞翔,诗人则在午后沉浸在书籍与梦境之中,享受内心的宁静。
“竹寒晴作雨,林密昼常昏”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竹子在晴天似乎也带上了寒意,仿佛在下着细雨;而茂密的树林在白天也能让人感到昏暗,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最后,“巷僻无车马,藤萝日绕门”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与远离尘嚣,巷道偏僻,没有车马喧嚣,只有藤萝环绕门户,增添了诗中隐逸生活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淡泊名利,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情趣。
不详
积翠千层合,飞泉百丈开。
秋凝寒雪下,雨驾白虹来。
洞底花成药,潭中石化苔。
若寻华顶胜,咫尺是蓬莱。
十载秋霜滞远槎,同君漂泊各天涯。
一江夜雨迷桃叶,二月春风落杏花。
不是先生耽北郭,可如蒙叟著南华。
只今海内论兄弟,先达朱门且任誇。
法雨何年散,江云此日开。
花明子石出,涧滴乳泉来。
拨溜珠挑杖,归樵翠拂台。
翻经人去后,讲坐久尘埃。
北山豺狼横于虎,南海蛟龙不敢舞。
吁嗟黍苗间,啾啾唧唧相惊喧。
卑栖恐遭网,高飞或被罗。
飞鸣罕得志,饮啄不敢过。
纵使萧条蓬蒿下,不如随风入海化为蛤,飘没沉浮无绝劫。
有时网罗宽,有时豺虎灭。
蛟龙飞腾脱鳞甲落大田仍变雀,天地尔时不卑狭。